第12章 四大名繡(1 / 1)

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湘繡是四大名繡之一,具有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湘繡起源於湖南民間刺繡,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時代,湖南地區的刺繡就有了一定的發展,到了清朝,湘繡已遍及湖南廣大城鄉,處處可見“母友相傳,鄰親相授”的傳藝學藝的生動場麵。湘繡是在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吸收了蘇繡和粵繡的精髓發展起來的。隨著湘繡產品生產和發展,刺繡藝人的辛勤和創造和一些優秀的畫家參與,他們把中國畫中的許多優良傳統都移植到了刺繡上,充分發揮了多種針法的表現物品細膩,刻畫外形內質明確的特點,使湘繡技藝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湘繡傳統題為獅,虎,鬆鼠等,特別是以虎為多見。湘繡作品以國畫為題材,與繪畫相結合,具有構圖章法嚴謹,形象生動逼真,色差鮮明,質感強烈,形神皆備,遠觀氣勢宏偉,近看出神入化的效果。曾有“繡花花生香,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四大名繡之一的粵繡,粵繡是廣繡和潮繡的總稱,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唐代蘇顎《杜陽雜編》中就已有南海(今廣州番禺)少女盧眉娘“工巧無比,能於尺絹繡《法華經》七卷”的記載。唐代廣東刺繡的工藝水平已非同一般。唐玄宗時,嶺南節度使張九皋進獻精品刺繡給楊貴妃而獲加官三品,可見當時最高階層對粵繡欣賞有加。到明中期,因廣東沿海貿易交往便利,粵繡已揚名海外。清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英國創建了英國刺繡同業會,英王查理也倡導英倫三島傳播粵繡藝術,一時間粵繡被譽為“中國給西方的禮物”,英、法、德、美各國博物館均藏有粵繡。粵繡18世紀風靡了英國皇家及上流社會。廣東繡工大多是廣州、潮州男子,為世所罕見。主要有衣飾、掛屏,褡褳、屏心、團扇、扇套等繡品。在藝術上,粵繡構圖繁密熱鬧,色彩富麗奪目,施針簡約,繡線較粗且鬆,針腳長短參差,針紋重疊微凸。常以鳳凰、牡丹、鬆鶴、猿、鹿以及雞、鵝為題材。粵繡的另一類名品是用織金緞或釘金襯地,也就是著名的釘金繡,尤其是加襯高浮墊的金絨繡,更是金碧輝煌,氣魄渾厚,多用作戲衣、舞台陳設品和寺院廟宇的陳設繡品,宜於渲染熱烈歡慶的氣氛。

四大名繡之一的蜀繡,亦稱“川繡”,指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刺繡。蜀繡的曆史也很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誌;中記載,當時蜀中的刺繡已十分聞名,並把蜀繡與蜀錦並列,視為蜀地名產。在當今的繡品中,蜀繡的純觀賞品相對較少,以日用品居多。既有巨幅條屏,也有袖珍小件,比如北京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的巨幅芙蓉鯉魚座屏和女演樂圖掛屏,雙麵異色水草鯉魚座屏,大小熊貓座屏,都是蜀繡中的代表作。起源於川西民間的蜀繡,因受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方麵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構圖疏朗,渾厚圓潤,色彩明快的風格。蜀繡的技藝特點有線法平順光亮,針腳整齊,施針嚴謹,摻色柔和,虛實得體等,任何一件蜀繡都淋漓地展示了這些獨到的技藝,據統計,蜀繡的針發種類,有一百二十二種。常用的針法有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沙針,蓋針等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