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鐵嘴稷下戰群英 光頭大梁偷瘋人(3 / 3)

在稷下,似此重大的論辯場合往往是各宗各派彰顯實力的機會,因而各門無不鉚足了勁,欲在論壇一展身手,吸引更多的門徒,不料憑空殺出淳於髡和蘇秦,幾乎將彩頭全都奪去了。

然而,此時見問,眾人並沒有像往常那樣踴躍而出。這是因為,在場士子雖然逾千,卻多是各門弟子。先生不言,弟子不敢出頭。而排在前麵的十幾位先生,也不敢輕啟戰端,因為此番論辯實在重大,萬一落敗,在稷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再說,蘇秦能言善辯,名揚列國,此時更身兼四國特使,氣勢如虹。淳於髡走遍天下,智慧過人,此時又是新任祭酒,在這樣的前輩大師麵前逞舌,言語更得掂量。

蘇秦見眾人麵麵相覷,誰也不肯出頭,便抱拳笑道:“諸位先生,蘇秦恭候了!”

話音剛落,果有一人忽地站起,前進幾步,在台前站定,拱手揖道:“既論天下,在下齊人鄒衍,欲就天下求問蘇子。”

蘇秦拱手複禮:“鄒子請講。”

“不知何為天下,何談天下治亂?在下請問蘇子,何為天下?”鄒衍問畢,挑戰似的望著蘇秦。

鄒衍年不足三十,精演易學,近年來致力於四極八荒、陰陽五行研究,頗有心得,論辯中言辭犀利,海闊天空,在稷下被人戲稱“談天衍”。鄒衍剛來不久,因學有專攻而得彭蒙賞識,年前被破格聘為稷下先生,隻是所論過奇,門下僅有三名弟子。今逢良機,鄒衍自是不願錯失,故而先行發難。

蘇秦拱手答道:“天下者,顧名思義,地之上,天之下也。在下以為,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六合所包,陰陽所化,雨露所濡,道德所扶,皆可稱為天下。”

“蘇子所言雖是,卻過於概括。在下想問的是,天地六合,究竟有多大?”

蘇秦拱手道:“在下早就聽聞鄒子有大九州之說,未得其詳,今日正好討教。”

“蘇子過謙了!”鄒衍嘴上這麼說,心中不免得意,拱手應道,“在下以為,天如穹蓋,地有四極,《禹貢》所載九州並非天下全部,實為天下之一州,可稱赤縣神州。穹蓋之下,四極之內,赤縣神州當為九分之一,另有八州,不為《禹貢》所載,因而世人不知。”

蘇秦微微一笑,點頭問道:“請問鄒子,天下當有地,地上當有天,此理是否?”

鄒衍點頭:“當然。”

“請問鄒子,”蘇秦抓住一點,進而論道,“天是穹蓋,必是圓的,地有四極,必是方的。若依此說,地之四角,勢必無天。地上無天,還叫地否?”

眾人皆笑起來。

“這……”鄒子難圓自說,麵色大窘,連連抱拳,“蘇子高見,在下受教了!”說罷轉身大步退下,在自己席位坐下,閉目冥思。

“談天衍”一向咄咄逼人,此番僅戰一合即敗下陣來,實讓稷下學子震驚。有頃,人群中站起一個中年人,眾人一看,是稷下先生慎到。

慎到治黃老之學,為人厚實,學風嚴謹,多有著述,聲譽可追彭蒙,從者兩百餘人,場地上,就數他身後的隊伍最長。

慎到走至台下,躬身揖道:“趙人慎到求教蘇子。”

蘇秦還禮:“慎子請講!”

“蘇子欲在兵不血刃中尋求天下大同之道,在下敬服。不過,在下甚想知道,假定蘇子合縱成功,天下如何共治?列國如何共生?”

“慎子所問,正是在下未來所求。共治、共生之道,先王早已有之。三皇五帝時代,大道貫通,德化天下,無為而治,天下諸侯數以萬計,同生共存,並無爭執。自夏入商,自商入周,道德式微,天子以禮樂治世,諸侯皆能循規蹈矩,和睦共處。自春秋以降,禮壞樂崩,天下始不治矣。世風日下,若使天下大同,當從治風伊始。因而,在下合縱,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山東列國縱親,化幹戈為玉帛,共製暴秦;第二步,與秦和解,使天下縱親,諸侯共坐一席,求同存異,教化人民,恢複禮樂;第三步,揚善抑惡,化私去欲,複興道德,使天下歸於大同。”

蘇秦講完合縱的未來遠景,眾人既驚且疑,無不麵麵相覷,以為是在聽天書。慎到微微抱拳,再揖道:“蘇子壯誌苦心,無論成與不成,在下皆是敬服!以蘇子之論,天下若行大同,可有天子?”

“有。”

“天子與民,孰貴?”

“皆貴,亦皆不貴。天下為天下而立天子,非為天子而立天子。民之所以立天子而貴之,不為利天子一人,而為利天下。”

“天子何以治諸侯?諸侯何以治民?”

“以道治之。天道貫通,聖人無事。聖人且無事,天子又有何事?天子無事,諸侯亦無事,民亦無事,故聖道之世,無為而治。”

“以道治天下,能詳述否?”

“道有諸德,德有諸術。三皇五帝之時,聖君行仁、義、禮、樂、名、法、刑、賞八術。仁以育民,義以導民,禮以化民,樂以和民,名以正民,法以齊民,刑以威民,賞以勸民,天下因此而治,大道因此而通。”

慎到心悅誠服,拱手道:“蘇子所論,言之成理,在下歎服!”說畢轉身退下,坐回原處。

接著上場的是田駢。

田駢是彭蒙的得意門生,亦是稷下先生,善於雄辯,素有“天口駢”之稱,弟子甚眾,在稷下直追慎到。

見慎到退場,田駢趨前,抱拳問道:“蘇子既論道、德八術,齊人田駢有問。道、德八術,雖有其所利,亦有其所弊。仁者,可施博愛,亦可生偏私;義者,可慎言行,亦可生虛偽;禮者,可倡恭敬,亦可生惰慢;樂者,可和情誌,亦可生淫逸;名者,可正尊卑,亦可生矜篡;法者,可齊眾異,亦可生奸詐;刑者,可服不從,亦可生暴戾;賞者,可勸忠能,亦可生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