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1 / 2)

虛實相問人前人後會說人情話

說話要有虛有實,這一點在與人交往中照樣適用。所謂虛,就是要會說感謝話、問候話、關心話,以及其他一些好聽的話。有人說,我們之間關係這麼好哪用得了這些俗套。錯,聽著受用的話,即使是虛話、套話也沒有人不愛聽。所謂實,就是雖說是人情話,也要發自內心,以真誠的、關切的態度來說,如果你的言談話語中沒有一點真心,人情話說得再漂亮也隻能惹人厭。這就需要把握好虛與實的度,通過幾句恰到好處的人情話讓人感受到你的好意,目的就算達到了。

1。察言觀色定虛實

——根據對方情況說人情話的技巧

古往今來,無論君子小人,無不愛聽好話,有時當事人十分懊惱或不快時,隻要旁人說幾句得體的人情話,便雲開霧散了。一次,解縉與朱元璋在金水河釣魚,整整一個上午一無所獲。朱元璋十分懊喪,便命解縉寫詩記之。沒釣到魚已是夠掃興了,這詩怎麼寫?解縉不愧為才子,稍加思索,立刻信口念道:“數尺絲綸入水中,金鉤一拋蕩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隻鉤龍。”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

還有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釣魚,垂釣半天沒有任何收獲,心中不免惆悵。王景見狀便說:“這實在是因為釣魚人太清廉了,所以釣不著貪圖誘餌的魚。”一句話說得宋文帝拿起空杆高興地回宮了。

相反唐朝的孟浩然,早年即顯示出超人的才華,且名傳京師,也很想到政壇上去一展身手。卻因為一時不慎,將話說錯,而導致一生不第。他與王維交好,王維在宮內時約孟浩然朗誦自己詩作。不料,詩中有“不才明主棄”,一句,惹怒了玄宗。玄宗以為孟浩然是在諷刺他不分賢愚,埋沒人才,孟浩然不但沒得到什麼官做,還惹怒了龍顏。孟浩然是個明白人,他知道這一下仕途更加無望了。“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隻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於是告別友人,離開長安回到故鄉過起了隱居生活。此後,孟浩然由儒而道,在山水田園詩作中傾訴痛苦,消磨時光,抒發“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的感歎去了。坦然地放棄仕途上的功名利祿,而選擇寂寞平靜,保全了一世美名。

俗話說:“出門觀天色,進門看臉色。”觀天色,可推知陰晴雨雪,攜帶行具,以免受日曬雨淋。看臉色,便可知其情緒。麵部表情的色彩不同,其情緒也不同。學會察言觀色,實在是不可忽視的說話辦事之道。

《三國演義》中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操收兵於斜穀界口駐紮。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悖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日:“雞肋!雞肋!”悖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悖。悖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日:“公何收拾行裝?”修日:“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悖日:“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隻見夏侯悖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悼m其故。悖日:“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日:“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

通觀此事,實在不是曹操之過,一方麵楊修“恃才放曠”屢屢地犯曹操之忌;另一方麵,打鐵看火候,曹操進退無計,正是有氣無處撒的時候,楊修出風頭耍小聰明,到頭來,難免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楊修因一句話丟了性命,是因為在不恰當的時機,對不合適的人說了不該說的話。曹操猶疑不定、心裏煩躁的時候,即使你不能給他出主意,說兩句人情話使其少安毋躁才算恰當。楊修不說當說的人情虛話,偏要說犯忌的大實話,不倒黴才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