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1 / 2)

會說才能做不會說話辦不成事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遇到辦事不順、結果不盡如人意的情況,究根溯源,很多時候是因為說話方麵的問題造成的。同樣一件事情,換一個人、換一種說話方式,結果就大不一樣。但是遺憾的是,仍有很多人不把“說話”當回事,盡管他知道自己在說話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卻看不到這些缺陷給自己的生活、事業帶來的巨大危害而聽之任之,這樣下去,吃虧的還是自己。

1。好多事情是說成的

——說話是一種上天入地的大學問

說話的好壞關係到一個人辦事的成敗。在你處於不利局麵的時候更是成也說話,敗也說話。在春秋戰圈時代。出現了能說會道的諸子百家。其中蘇秦、張儀之流就是著名的遊說家:蘇秦動用三寸不爛之舌遊說了燕趙韓魏齊楚六國,使六國訂立了合縱的盟約,於是就有了“六國合一”之說。後來張儀幫助秦國遊說了六國,拆散了六國合縱的關係,幫助秦國吞並了六國。又有《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舌戰群儒,威名天下,真乃“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也。當時他們所麵臨的情況十分艱難——對手個個不好對付,硬是靠會說話的本事得到一個一般人眼中不可能得到的結果。在國外,言語的重要性也早已被人們所廣泛認識。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演說雄辯之風就非常盛行。美國人將“舌頭”、原子彈和金錢並稱為生存和競爭的三大戰略武器,可見言語的作用非同小可。既然說話於治國安邦都尚且如此重要,那對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就更不容小覷了。

說話對人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首先,語言作為信息的第一載體,其力量是無窮的。在社交場合,語言是最簡便、快捷、廉價的傳遞信息手段。一個說話得體、有禮貌的人總是受歡迎的。相反,一個說話張狂無禮者總是受人鄙視的。其次,隨著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對說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快速發展的社會尤其講究速度和效率,於是要求人們彼此應充分節約時間,簡明扼要,能一分鍾講完的話,就不應在兩分鍾內完成。同時高效率的要求也迫使說話者要說得有條理,這也是社交活動所必需的。第三,信息社會的要求,說話者還應學會“人機對話”,以適應高科技帶來的各行各業的高自動化的要求。在日本和美國,已有口語自動識別機,用來預訂火車票等。文字的機器翻譯若幹年後將發展成為口語的機器翻譯,語言打字機的使用,將使人類的雙手獲得第二次解放。這些人工智能的發展,迫切要求人們不僅能說標準的普通話,更要求人們應講究如何說話。說白話不說半文不白的話,說明白的話不說似通非通的話,說準確的話不說含糊不清的話。

不重視說話的“井底之蛙”已難以適應時代的需要,這迫使人們突出重圍,走出家園,去廣交朋友,去認真說話,通過說話去創造效益、架設橋梁、增進友誼、創造理想的明天。講究說話可謂是人人所需也是人人必須,誰把說話當小事,誰就必將在交際中處處碰壁。

2。天天說話不一定就會說話

——會講技巧才叫會說話

有的人說起話來娓娓動聽,讓人渾身舒服,忍不住會同意他的說法;有的人說起話來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覺渾身不自在;有的人說起話來,一開口就使人感到討厭。所以,說話獲得的效果,也正像麵貌的各個不同一樣。

我們天天在說話,並不見得我們是會說話的。我們說了一輩子的話,我們說的話是不是每一句都能使人家心服?我們與人辯論是不是自己能夠完全獲得勝利?“三寸不爛之舌”這種讚詞,完全是對於會說話的人的稱讚。然而,我們的說話,是很難句句如此的。

雖然我們並不想去做辯士和說客,我們也並不需要犀利的舌鋒,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人的一生的交際不外乎言語和動作,我們不能終身不說話,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體現在說話當中。

我們的話說得好,小則可以讓人歡樂,大則可以辦成大事;我們的話說得不好,小則可以招怨,大則可以喪身。我們雖然手裏並不執著國柄,不必擔心因為說話的輕重或對錯,去負著“興邦”或是“喪邦”的責任,可是,我們總不能不顧及到“快樂”或是“招怨”這兩個與自身利害攸關的大問題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