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體重增加停止:有時還有體重減輕的現象,這標誌著胎兒已發育成熟。
7、假宮縮:從孕28周開始,時常會出現假宮縮。如果孕婦較長時間用同一個姿勢站立或坐下,就會感到腹部一陣陣變硬,這就是假宮縮。其特點是出現的時間無規律,程度也時強時弱。臨產前,由於子宮下段受胎頭下降所致的牽拉刺激,假宮縮會越來越頻繁。
8、見紅:從陰道排出含有血液的黏液白帶,稱為見紅。一般在見紅幾小時內應去醫院檢查。但有時見紅後仍要等數天才開始出現有規律的子宮收縮。
臨產前為什麼要吃飽喝足
產婦吃飽喝足是為了提高產力。生產時,子宮和腹肌的收縮運動需要食物供給熱能,分娩時用力出汗,消耗體力,需要供給足夠的水分。一般來說,產婦在臨產時宜選食豬肉、白麵、紅糖、大米、紅苕(又名甘薯)、禽蛋及含糖較多的水果,如西瓜、蜜桃、梨、荔枝等。
臨產前吃飽喝足有什麼好處
如果產婦脾胃虛弱,或臨產時進食太少,以致能量缺乏,產力不足,往往引起宮縮無力,產程進展緩慢,又容易發生感染;若胎頭遲遲不出,壓迫盆底軟組織,可造成局部缺血水腫,甚至壞死,形成生殖道瘺管,所以,臨產時必須保證吃飽喝足。如患病不能進食者,要提前住院治療,進行輸液,以保證分娩正常進行。
為什麼要了解分娩的過程
孕婦需要了解分娩的過程,學會配合醫生生產,這樣不僅胎兒娩出會快些,自己也會減少痛苦。分娩的全過程分三個產程。第一產程你將在待產室度過,第二、三產程你將在產床上度過。
1、第一產程:在分娩過程中,第一產程時間最長,一般初產婦女需要8~12小時。隨著子宮收縮,子宮頸口逐漸開大,每隔2~4小時,醫生要為你做一次肛門指診檢查,以了解子宮擴張的大小和胎頭下降的程度。
2、第二產程:正常情況下,初產婦需1~2小時,經產婦則時間短些。第二產程是分娩中最關鍵的時刻。此期子宮頸口已開全,你會仰臥於產床,外陰經過消毒,罩上無菌產單,由醫生助產。
3、第三產程:胎兒娩出,產婦頓覺腹內空空,如釋重負,子宮收縮,待5~30分鍾後,胎盤會自動剝離娩出。如果產婦會陰有裂傷或做了會陰側切,在胎盤娩出後就需縫合。此後,產婦就可以休息了。
產婦應該怎樣配合接生
分娩需要醫生或助產人員幫忙,也需要產婦正確的配合。
在分娩的第一階段,產婦要補充營養和水分,盡量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如稀飯、牛奶、雞蛋等,準備迎接分娩。要保存體力,不要亂吵亂鬧瞎用勁。因為這時宮口尚未開全,用力是徒勞的,反而會使宮口變腫發紫,不易張開。要做深、慢、均勻的腹式呼吸,即每次宮縮時,深吸氣時逐漸鼓高腹部,呼氣時緩緩下降,可以減少痛楚。宮縮間隙,要休息放鬆,喝點水,擦擦汗,準備下次再用力。宮口開大後,要注意掌握每次宮縮時間,有勁用在宮縮上。先吸一口氣,憋住,接著向下用力,就像用力排便一樣,使嬰兒快些生出。當胎兒即將娩出陰道口時,醫生會讓產婦哈氣,免得一味用勁,力量過猛,引起會陰撕裂。
隻需稍加腹壓一般就可將胎盤娩出,如超過30分鍾胎盤仍不下,則應請醫生幫助娩出胎盤。
為什麼說自然分娩好
事實上,剖宮產並非十全十美。對於多數孕婦來講,最好還是選擇自然分娩方式。原本隻針對不能自然分娩孕婦的剖宮產,今天在我國卻成為某些孕婦的首選生產方式,專家對此非常憂慮。
剖宮產對母嬰造成的影響和危害必須引起重視。剖宮產嬰兒患羊水吸人性肺炎和濕肺的可能性極大,嚴重時可危及新生兒的生命。與自然分娩的孩子相比,剖宮產孩子由於缺乏分娩過程中的應激反應,更易得小兒多動症和小腦不平衡綜合征。長期觀察發現,4~5歲的多動症患兒有60%~70%是刮宮產孩子。小腦不平衡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精細運動協調能力下降,不能勝任如穿針、走平衡木等活動。此外,研究表明,剖宮產孩子抗感染能力也比較差。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孕婦,不但在手術中出血多,產後不易恢複,母乳喂養困難,而且因手術帶來的瘢痕、腹腔粘連都可對產婦造成長期影響。
因此,孕婦進行剖宮產手術一定要有手術指征,如孕婦有特別嚴重的心髒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或頭盆不稱等危險因素。
一般來講,健康的孕婦都應當選擇自然的生產方式。因為自然的分娩方式無論是對孕婦還是對胎兒都非常有益。
一直以來,許多女性對自然分娩都有一個錯誤的理解,認為自然分娩會造成女性骨盆變寬,臀部變大,影響形體美,甚至會影響性生活。其實,自然分娩更有利於子宮縮複和泌乳。另外由於自然分娩的孕婦出血少,所以更易恢複。產科醫院應盡量提供良好溫馨的家庭式分娩環境和無痛分娩、母兒監護等醫療保障措施,使每個產婦順利地自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