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節(1 / 3)

署的通行證還有效。

獲悉巴黎和會上的消息,琉球王室成員再也按捺不住,複國,脫離這種牢獄一般的日子!

“我們沒有軍隊,可以請華夏派遣駐軍!”一名王室成員說道:“就像祖先做的那樣。”

“可……”

“沒什麼好猶豫的,至少我們可以回到出生的地方。”

“無論如何,都比在這裏做犯人強!”

經過幾次密談,加上今井一郎的運作,前代國王的遺言和新“國王”的國書才會送到華夏。

隻要有一絲希望,王室成員就不會放棄。

樓大總統鄭重接過國書,又好生“安慰”了痛哭流涕的老者,很快便有人帶他和今井一郎下去休息。房門關上後,樓大總統和宋舟,司馬君商量了一番,決定計劃提前。

“既如此,便如了他們的願。”

“大總統此行之後,怕是該叫人重新繪製一副華夏地圖了。”

“沒那麼容易。”樓大總統搖頭,“沒見長青在電報中說,洋人吵得拍桌子跺腳,我去了也未必能馬上定下來。”

“洋人如何,與咱們無關。”司馬君說道:“到底先將日本的事情定下來,還有朝鮮。”

“恩。”

樓大總統點頭,華夏軍隊聯合朝鮮救國軍,在朝鮮南部的進攻十分順利。兩個師團的日本駐軍,一個早在平壤被打殘,對上華夏軍隊的飛機大炮和朝鮮救國軍的人海戰術,就算全都綁上手榴彈以命換命也不管用了,況且,也沒那麼多手榴彈給矬子們綁。

解決了日本人,接下來就要成立朝鮮政府,總統候選人和政府權力層早就明擺著,有李東道在,旁人休想上位。

華夏不打算在朝鮮殖民,卻也不會白做好人好事,朝鮮總要有所表示。

新一屆國會中,不乏能人和狠人,在展長青赴歐之前,便有人提出聯邦這一概念。簡言之,將附屬國換個名字,再從政治和軍事上抓一抓,經濟上卡一卡,另在當地設立學校,不納貢,不“剝削”,名義上保持獨立,再由對方主動提出加入,任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攻下漢城之前,李東道和他的支持者,就和華夏政府派遣的代表簽訂了相關協議,華夏可在朝鮮駐軍,在朝鮮建設軍港,朝鮮保有主權,保持政治上的獨立,在經濟,軍事等方麵與華夏開展多項合作。

在李東道等人看來,簽署這項協議並無不妥。被日本刮地三尺的朝鮮,的確需要借助外力才能恢複元氣,比起日本在朝鮮的所作所為,華夏人簡直就是“活雷鋒”。

何況,朝鮮隻是加入華夏聯邦,並未改變朝鮮“獨立”的事實,李東道相信,沒人會給他扣上賣國的帽子。

華夏代表拿著雙方簽署的協議啟程返京,李東道率領救國軍繼續進攻漢城。

金正先身邊的支持者越來越少,即便對華夏始終抱有懷疑,此刻也不是唱反調的時候。

三月十六日,漢城終於被第三師和朝鮮救國軍攻破,朝鮮總督長穀川好道給大本營發出最後一封電報後切腹自盡,第二十師團一路向海邊撤退,第十九師團師團長下令士兵放下武器,向華夏人投降。

日本人也不傻,就算被華夏人送去挖礦,也比落進朝鮮人手裏強。他們清楚自己都在朝鮮做過什麼,想到朝鮮人可能的報複,矬子們就不寒而栗。

趙越下令,接受日本軍隊的投降,在中西伯利亞又發現了一處煤礦,挖礦的勞力那是越多越好。至於那些找不到華夏軍隊,落在朝鮮人手裏的日本矬子,就不關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