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2)

“不!不!”伊牧師連三並四的說。

她跟著又問了無數的問題,把她從小說,電影,戲劇,和傳教士造的謠言裏所得來的中國事兒,兜著底兒問了個水落石出。問完了,心裏又後悔了:這麼問,豈不是明明的表示已經有意把房租給他們嗎?

“謝謝你!溫都太太!”伊牧師笑著說:“就這麼辦了!四鎊十五個先令一個禮拜,管早晚飯!”

“不準他們用我的澡盆!”

“對!我告訴他們,出去洗澡。”

伊牧師說完,連小狗兒也沒顧得再逗一逗,抓起帽子大氅就跑。跑到街上,找了個清靜地方才低聲的說:“他媽的!為兩個破中國人……”

馬家父子從上海坐上輪船,一直忽忽悠悠的來到倫敦。馬老先生在海上四十天的工夫,就紮掙著爬起來一回;剛一出艙門,船往外手裏一歪,摔了個毛兒跟頭;一聲沒出,又扶著艙門回去了。

第二次起來的時候,船已經紋絲不動的在倫敦碼頭靠了岸。小馬先生比他父親強多了,隻是船過台灣的時候,頭有點發暈;過了香港就一點事沒有了。小馬先生的模樣兒,我們已經看見過了。所不同的是:在船上的時候,他並不那麼瘦,眉頭子也不皺得那麼緊。又是第一次坐海船出外,事事看著新鮮有趣;在船欄杆上一靠,卷著水花的海風把臉吹得通紅,他心裏差不多和海水一樣開暢。

老馬先生的年紀至多也不過去五十,可是老故意帶出頹唐的樣子,好象人活到五十就應該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一天吃了睡,睡了吃;多邁一步,都似乎與理不合。

他的身量比他的兒子還矮著一點,臉上可比馬威富泰多了。重重的眉毛,圓圓的臉,上嘴唇上留著小月牙兒似的黑胡子,在最近的一二年來才有幾根慘白的。眼睛和馬威的一樣,又大,又亮,又好看;永遠戴著玳瑁邊的大眼鏡。他既不近視,又不遠視,戴著大眼鏡隻是為叫人看著年高有威。

馬則仁(這是馬老先生的名字)年青的時候在美以美會的英文學校念過書。英文單字兒記得真不少,文法的定義也背得飛熟,可是考試的時候永遠至多得三十五分。

有時候拿著《英華字典》,把得一百分的同學拉到清靜地方去:“來!咱們搞搞!你問咱五十個單字,咱問你五十個,倒得領教領教您這得一百分的怎麼個高明法兒!”於是把那得一百分的英雄撅得幹瞪眼。他把字典在夾肢窩裏一夾,嘴裏哼唧著“ANounis……”把得三十五分的羞恥,算是一掃兒光,雪得幹幹淨淨。

他是廣州人,自幼生在北京。他永遠告訴人他是北京人,直到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價值增高,廣東國民政府的勢力擴大的時候,他才在名片上印上了“廣州人”三個字。

在教會學校畢業後,便慌手忙腳的抓了個妻子。仗著點祖產,又有哥哥的幫助,小兩口兒一心一氣的把份小日子過得挺火熾。他考過幾回學部的錄事,白折子寫不好,作錄事的希望隻好打消。

“不!不!”伊牧師連三並四的說。

她跟著又問了無數的問題,把她從小說,電影,戲劇,和傳教士造的謠言裏所得來的中國事兒,兜著底兒問了個水落石出。問完了,心裏又後悔了:這麼問,豈不是明明的表示已經有意把房租給他們嗎?

“謝謝你!溫都太太!”伊牧師笑著說:“就這麼辦了!四鎊十五個先令一個禮拜,管早晚飯!”

“不準他們用我的澡盆!”

“對!我告訴他們,出去洗澡。”

伊牧師說完,連小狗兒也沒顧得再逗一逗,抓起帽子大氅就跑。跑到街上,找了個清靜地方才低聲的說:“他媽的!為兩個破中國人……”

馬家父子從上海坐上輪船,一直忽忽悠悠的來到倫敦。馬老先生在海上四十天的工夫,就紮掙著爬起來一回;剛一出艙門,船往外手裏一歪,摔了個毛兒跟頭;一聲沒出,又扶著艙門回去了。

第二次起來的時候,船已經紋絲不動的在倫敦碼頭靠了岸。小馬先生比他父親強多了,隻是船過台灣的時候,頭有點發暈;過了香港就一點事沒有了。小馬先生的模樣兒,我們已經看見過了。所不同的是:在船上的時候,他並不那麼瘦,眉頭子也不皺得那麼緊。又是第一次坐海船出外,事事看著新鮮有趣;在船欄杆上一靠,卷著水花的海風把臉吹得通紅,他心裏差不多和海水一樣開暢。

老馬先生的年紀至多也不過去五十,可是老故意帶出頹唐的樣子,好象人活到五十就應該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一天吃了睡,睡了吃;多邁一步,都似乎與理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