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苜平人全都換上新衣,然後幾乎和約好般走出家門,將將到城門口時,竟是幾乎彙聚了上千人,即便如此,還有無數的人正從四麵八方湧來,又河水一般流向城門。

城牆上,門洞中,甚而樹枝上,到處都是人。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好像要流瀉出來的笑容。興高采烈的模樣真是和過節沒什麼不同。

“多少年沒這麼心情敞亮過了?”一位老人喃喃著,眼中是晶瑩的淚花——

從來到人世到垂垂老矣,都記不清被東泰*害過多少次了。雖然每一次朝廷都能最終把那些侵略者趕出去,可死去的親人卻是再不會回來。

偏是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皮的,前腳一被打痛,後腳東泰就會服軟,更讓人不是滋味的是朝廷的態度,竟就是看不透東泰的狼子野心,但凡聽了幾句奉承話,就會做出放虎歸山的事來。卻不想想,狗改不了□□,作為一個偷別人東西慣了的國家,東泰怎麼可能改了自己的本性?

怎麼能聽人家說幾句好聽話就忘記曾經受過的苦了?

就比方說朝廷這幾年對東泰人的態度,真是把他們捧上天了。在自己的國土上,周人卻根本不敢跟東泰人發生矛盾,不然,必定是周人的錯誤,想要從朝廷那裏得到庇護,則是做夢也不要想的。

也因此,仁義武館和東泰武士比武大勝的消息傳出,大家也不過興奮了一陣兒,卻又很快陷入了擔心之中,唯恐朝廷緊接著就會下令把仁義武館給封了——

陳縣令雖說當時是站在百姓的立場上,可能不能頂得住上峰的壓力還在兩可之間。畢竟苜平縣之前不是沒有出過有風骨的好官,得罪了東泰人之後,就被摘了官帽打發回老家了。

至於後續官員吸取前任的教訓,一個個為了保住官帽,恨不得把東泰人給供起來,苜平人體會簡直不能更深。

以致苜平縣治下,昂首挺胸活的恣意無比的是東泰這些外國人,至於周朝自己的百姓則是典型的二等民。

種種原因怎會不令得苜平百姓忐忑不安——既擔心陳毓頂不住壓力妥協,好不容易揚眉吐氣一次,結果卻反而要向東泰人低頭,甚而把仁義武館交出去以平息東泰人的憤怒;更擔心好不容易碰到陳大人這麼個好官,再因為這件事去職……

更有細心的人發現,事發後第二天,便有幾個大官匆匆從州府而來。

一時人人戒備,甚而有幾位耆老已經決定,真是朝廷要處罰陳大人,他們就去死諫——

活了這麼久,也算值了,拚死留下陳大人,也算是給後人留下點兒念想。

怎麼也沒料到,昨兒個卻接到消息,說是所有東泰武士今兒個就會在仁義武館的監督下,全都離開大周,而且這之後都不會再踏上大周的土地。而且就是陳大人,也不必離開。

消息傳開,很多人當時就喜極而泣。

“娃兒啊,你們是趕上好時候了,有仁義武館護著,還有陳大人這麼個好官……”另一位白發滿頭的老嫗,一下下撫著孫子的腦袋,還不時的抬手擦擦眼睛。

“快看,那不是仁義武館的人嗎?”一個眼尖的人忽然道。

人群潮水一般的往兩邊分開,眾人用崇敬的眼神向正滿麵笑容大踏步而來的李家一眾人施以注目禮。

並肩走在最前麵的可不正是李家少館主李英和第一個在擂台上大勝東泰武士的孫勇?

雖是沉寂了這麼多年,孫勇卻是一戰成名,以致大家都直呼孫勇“拚命五郎”,昔日末路英雄終於重拾往日風采。

至於二人後麵則是如今同樣聞名整個苜平的大英雄鄭慶寧。

人群中不時聽到有人呼喊鄭慶寧的聲音,叫好聲喝彩聲更是波浪一般此起彼伏。

更甚者竟然有人打探這位鄭相公可有了妻室,因為已經有不下十家大戶人家相中了鄭五爺——

即便少了一隻手臂又如何,不妨礙五爺依舊是頂天立地的純爺們。

自然,眾人心裏還有一個最大的遺憾,那就是這樣的好日子,大家最想看的的那位小英雄怎麼能依舊銷聲匿跡?

好在已經打探出來,那叫鄭子玉的小英雄正是鄭五爺家的幺弟,已經有媒人興奮的表示,鄭五爺有了妻室不打緊,能嫁給小鄭英雄更是求之不得,他們真的不挑的。

即便是當初在故土,鄭慶寧也沒有感受過這樣幾乎能把人淹沒了的熱情,更不要說那麼多人崇敬的眼神,讓鄭慶寧堂堂七尺男兒也是眼睛發紅、心口發熱——

這些年來,先是四處漂泊受盡白眼,然後迫不得已落草為寇,雖是暫時有了個落腳的地方,可想到鄭家一世清白,之後的子孫後代卻再不能重見天日,每每思及此事,老父老母未嚐不垂淚不止,如何能想到還有這樣萬民擁戴備受崇敬的日子?

也因此,前兒個回去說了苜平縣之事後,鄭家老父當即讓人抬出香案,把潛逃時帶出來的祖宗靈位給供上,帶了一家老小朝著家鄉的方向連連磕頭。

起身後更是教導鄭家兒郎,以後任陳大人驅使,但凡陳大人有所差遣,則凡是鄭家子弟,必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就是後麵每每見到陳毓都沒有好臉色的李信芳也不時抬起手偷擦一下眼睛——那個臭小子,還算有些本事,看在他也算辦了件好事的基礎上,以後就不計較他當初暗算自己的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