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公共場合中,或有外人在座而情況又比較緊急,那麼,最好就不要再問,使上級難堪或不耐煩。這時候,可以自己運用聯想和平時養成的對於領導的默契理解,讓領導自己修正或補充說明指示。比如,若領導在與客人談話時,隻告訴你,“把資料拿來”,這時,我們可以隨意拿一份資料,然後詢問:“是這一份嗎?”領導自然會進一步告訴你,“不是,是用黃色牛皮紙裝的,放在我辦公室抽屜第一格最上麵的”。這樣不但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又不會導致領導的不滿。
(三)指示不妥時,也要禮貌對待
領導也是人,難免有指示不恰當之處。這時候,提出修正案是下屬的職責和義務,隻要是意見正確,理由充足,就不怕領導一時的不高興。但同樣要注意方式和禮貌。
要心存體諒,切不可幸災樂禍,借機抬高自己。切勿說如下一些不恰當的語言,如“看吧,早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或“早知道按照我的意見去辦,就不會這樣了”等語言。
自己提出修正意見時,口氣要平和,要以商量的口吻,態度要誠懇。可以這樣說:“關於這一點,我有一些看法”,表達完意見以後,要記住說:“請參考一下,好嗎?”
如果領導主動征求意見,表達時條理要分明,如果領導找我們商量協調,切忌不要借機堅持己見或大放厥詞。
如果領導特別習慣找你做事,指示時職權不明,使你必須常常中斷手中的工作,這時候,也不能拉下臉。可以客氣地說:“我正忙著處理某件事,待會兒再跟您報告,好嗎?”以同樣的方式多用幾次,自然會改善這種隨時召喚的情況。
如果領導一時失察,詢問本不屬於你分內的事情,可以禮貌告知:“這件事我知道有限,某某人正處理這件事,請您問他好嗎?”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個領導對下屬的工作範圍都了如指掌,而且也並不是每一個人的工作都涇渭分明,大家要互相體諒,在工作繁忙之時,互相幫助,自然能和諧相處。
(四)接受指示時的忌諱
切忌麵無表情,漠不關心,這樣自然降低了說話人的興致。
切忌閃爍其詞,表示心神不定,心胸不坦蕩。
切忌表現出不耐煩的神情,東搖西蕩或把玩東西。
切忌打哈欠,精神不佳或表示不耐煩。
切忌對領導直呼其名,不管你與領導的個人關係如何,在公司中,仍要保持公司禮儀。
切忌常找理由說“對不起”。若經常犯錯,一旦犯錯就說“對不起”,會讓領導覺得你不負責任,沒有工作熱情。
切忌隨便找借口,對於高難度或複雜的工作推三阻四,或指派他人代為完成,很容易給人不負責任的印象。出了差錯就指責別人,更是無法成就大事業。
三、同事間的禮儀
(一)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友好相處的願望是建立良好交際關係的基礎,因為事業都要靠大家共同去辦,必須相互合作才能順利完成。密切合作,氣氛才能和諧一致。
首先,互相信任、真誠相待。
信任,是搞好同事關係的前提,彼此都有一種安全感,這也是減少誤會的基礎。在同事之間,心胸狹窄,打擊報複,開惡意的玩笑,捉弄他人或背後議論別人的長短;都是不禮貌的,是十分失禮的。造謠中傷或采取低劣的手段傷害別人的人最終是害人害己,自食其果的。對於同事中個別的不懂禮貌或文化素養低而傳播的小道消息,最好的辦法是不聽、不信、不傳。
其次,情同手足、互相體諒。
同事之間,將心比心,是形成融洽關係的重要保證。遇到困難時,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是很有親近效應的。而且,人各有誌,每一個人的性格、愛好、興趣不同,因此,就要有為他人著想的精神,處處體諒別人,這是避免不愉快的有效方法。俗話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互相體諒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再次,入鄉隨俗、保持一致。
由於同事是在同一工作環境中相處的,因此,我們應自覺地融入這個集體。不論是服飾儀表,還是言談舉止都最好與同事保持一致,不要讓自己與這個集體格格不入,遊離於環境之外。
最後,還要注意,對待職務不同、年齡不一、經曆各異的同事,都應采取“一視同仁”的態度,為人正派,不計得失,以使別人都願意與你為伴。
(二)尊重同事,不幹預他人的私事
每一個人都有自尊的需求,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學會肯定別人,這有助於你與同事更好地交往。對待同事,應該熱情、主動,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加深了解。同時,同事之間,尤其是在同一辦公室辦公的同事之間,在眾目睽睽之下處理個人隱私的事,這是大多數人所不願意的。因此,巧妙地學會回避、躲避就成了同事禮儀的重要相處之道,注意從心理上、工作上、生活上尊重同事的個人空間。具體要從幾個方麵加以注意:
1.不偷窺別人辦公。
看到同事寫東西,或閱讀書信,不論熟悉與否,最好“躲避”,需要從旁邊走過時,也不要離得太近,更不能用眼睛的餘光去“窺視”。同事在辦公,如果沒有重要的事情,不要去打擾別人,也不要隨意詢問,以免打斷人家的思路,或造成尷尬的局麵。
2.不插手他人分管的工作。
在工作繁忙之時,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但不要越過同事的職權範圍加以幹預或攬事,也不要對別人的工作指手畫腳。
3.不隨意翻動別人的東西或擅自借用他人的辦公用品。
在單位,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如辦公桌、書櫃等。不隨便翻動別人的東西,這是一種文明,一種禮貌,也是一種規矩。即使要找東西,也請他本人代找。如需要借用別人的東西,應事先打個招呼。確實需要找某種東西,而主人又不在,事後要向其說明情況,並致歉意。借了別人的東西,要記得及時歸還,並不要隨意轉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