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實習教師是這樣,對初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也應這樣。要體諒教師的困難,為他們做好工作盡可能地提供條件,這是學生應盡的義務。學生要學會生活,要想很好地生活,就要學會關心他人,在學校裏學會關心老師。
老教師年紀大,一般體質較弱,精力不濟,但他們學識淵博,經驗豐富,責任心強,越到晚年越希望把教學工作做好。關心老教師就要體諒他們的困難,創造一切條件讓老教師能發揮他們的特長。這樣,老師可集中更多的精力用在課業指導上。學生通過這些工作可以學到如何關心老師。這樣做的結果,教師可以比較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學生在學業、品德上都能得到提高。
5、協助老師的工作
一位老師回顧他的教學生涯時說:“我第一次做班主任時,帶的是一個初三班,接手不久就趕上過年,我正發愁不知道該怎麼準備新年節目呢,班幹部跑過來說:‘您剛來,情況還不熟,新年節目的事您就不用管了。’他們這個決定使我很困惑,既感謝新班同學對我這個主任的關心,又擔心他們組織不好。但同學態度很堅決,看得出正在認真地做準備,我隻好在準備禮物、布置環境方麵多花些心思。”那位老師十分動情地說:“那年新年晚會開得特別成功,大家玩得很盡興,零點晚會結束,幾個班幹部圍著我,帶幾分自豪地說:‘怎麼樣?還可以吧?新年節目就得這樣,得保密,演出時大家才感興趣,像從前那樣,又是排練,又是審查,到演出時就一點也不新鮮了。’”談完了這樁往事,那位老師認真地說:“這是我做班主任學到的第一課,初三學生年紀不大,但他們已經知道關心人。他們的主動精神、創造意識對我的幫助太大了。”這位老師的回憶說明,在學校裏學生有能力關心老師,老師的工作如果得到學生的協助就能做得更好。
老師的工作是教育學生。學生在汲取知識、提高能力、鍛煉身體、培養良好思想品德中發揮主動精神就是對老師工作最有力的支持。學習方麵的主動精神表現在積極鑽研、提出問題、廣泛涉獵上。有的老師讚揚某一班學生“好教”,好教在哪裏呢?在於學生自覺認真地預習,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和實際行動,學習興趣強,不管課內課外的知識都想了解,都想掌握,就像蜜蜂采蜜,就像海綿吸水,這樣的學生自然“好教”。也許有同學會問,學生要這麼“好教”,那老師的教學工作豈不是太簡單了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老師的事,幹嗎讓學生“協助”呀?也許正因為有這麼一種想法,所以處處都等著老師去調動,而自己有時還有意調而不動,結果老師、學生都累、學習質量受到很大影響。不錯,調動學生積極性是教師應該做的,但學好卻是學生應負的責任。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事,學生為什麼非得等老師“調”才能“動”呢?主動學能使老師覺得“好教”,也就是協助老師教好,同時也是自己學好的保證。何況關心他人、協助老師本來就是一個中學生應具有的優秀品質呢!
對學生的管理也是這樣。教師要講方法,學生要有主動精神。聽說過自學《中學生守則》的故事嗎?有人也許認為《中學生守則》條文列得明明白白,有什麼好學的?有一個高一班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高中學生對守則的文字當然都懂,但到底這些條文的意義在哪裏?執行起來的主要障礙是什麼?自己執行得怎麼樣?作為高中生執行守則和初中生相比應該有什麼不同?對這些問題,他們還不是很清楚的。因此,他們自己提出來要學習守則。他們的建議被班主任列入班級教育計劃之中,活動時間也有保證。不過,全部活動都是學生自己組織的。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主動協助老師做好個別學生的工作,從中也提高了覺悟,培養了主動精神。
發揮創造性也是對老師工作的協助。所有的老師都希望學生掌握效果最好的學習方法,而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往往在學生自己的實踐中產生。一位外語老師組織學生交流學習外語的經驗,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總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同學們對這次交流活動很滿意,覺得有收獲。老師在這次活動以後,連連說:“大開眼界,大開眼界,沒想到學生有這麼多好方法,對我的幫助太大了。”
反映情況,提出意見也是關心老師、協助老師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麵,有的同學不願意提意見,覺得不同意見會使老師不高興,也有的同學不善於提意見,原本是好心,但態度和用語不恰當,令人很難接受。其實,同學不滿意的所在,往往正是老師工作的難點。隻要注意方法,不同意見也會受到老師的歡迎。老師最苦惱的是知道學生不滿意,又弄不清為什麼不滿意,找不到使學生滿意的辦法。這時候提出意見正是老師求之不得的,怎麼會不高興呢?有許多問題隻有集中群眾的智慧才能解決,如果大家都抱著負責任的態度提出自己的主張,教育工作就會由於得到學生的協助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友愛同學
學生時代,是人生最寶貴的時代;同學關係,是人生最寶貴的人際關係。同學間的交際具有平等性和非功利性的特點,在這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友誼,最純潔、最穩定、最長久。經曆過學生時代的人,大凡都有這樣的感覺:平時最貼心的朋友,往往都是小學、中學或大學時代的同學。
如何在學生時代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為日後的人生釀造一杯回味無窮的甘醇美酒呢?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要時時處處事事以禮相待。具體地說,要注意以下禮儀形式的養成及訓練。
1、同學之間的禮儀
每天早晨同學相見時,應互相致意問早、問好。同學問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征得同意後再拿,用後及時歸還,並要致謝。
在教室裏要隨時保持安靜、整潔,維護教室良好的學習環境。課間不要追跑打鬧,以免教室桌椅歪斜,塵土飛揚,影響同學的學習休息及身心健康。
課間休息時,在樓道內行走要靠右慢行,不要快速奔跑猛拐,遇同學時放慢腳步慢行禮讓。
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僅不應嘲笑、冷落、歧視,而且應該熱情幫助。既可幫助對方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也可用安慰、同情、鼓勵的話語去撫平對方心靈的皺折,有時,即使是一句話也不說,但陪對方散步、打打球也不失為友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