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教師禮儀(2 / 3)

教師儀表是教師整個風範的內容之一。尤其在中學和小學,學生善於模仿,教師的儀表對學生審美觀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中學生審美觀雖已經基本形成,並有較強的判斷是非的能力,但教師儀表的好壞,會使他們直接產生好感和反感,從而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乃至他們上課時的效果。因此,教師的儀表對學生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對教師儀表的基本要求,應當是具有職業美,即衣著、發式都要求整潔和大方。

所謂整潔,也就是整齊和清潔,教師的衣服不論其質量好差、新舊如何,都要做到端正、妥帖,衣服要洗幹淨,每粒扣子都要扣好。這樣,即使衣服穿得很樸素,款式已陳舊,質料也一般,但仍會給人以清新、高雅之感,令學生可敬可親,無形中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所謂大方,就是在服飾、發式方麵不要過分追求時新華美。一般說來,教師的服裝式樣宜莊重、明快和自然。衣服色彩不宜太鮮豔、太刺眼,而應以素雅、含蓄、文中帶花為好。因為一個教師如果經常打扮得花枝招展、濃妝豔抹,將會分散學生學習上的注意力,並有可能成為一部分學生議論的話題,這樣,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和自己的威信,所以是很不足取的。

教師還應該有一個好的風度。所謂風度,是指一個人的精神氣質、舉止行為以及姿態等方麵的外在表現。教師的舉止姿態,總的要求應該是穩重端莊和落落大方。在公眾場合,還應十分注意自己的談吐和動作,如不要一麵講話,一麵摳鼻子,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扔煙蒂,否則,都會影響自己的教師形象。

總而言之,一位教師在任何場合都應自覺地保持良好的儀表,待人接物嚴肅而溫和,舉止態度謙恭而自信,這樣,方能得到學生的愛戴和社會的尊重。

三、教師言談禮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都離不開語言表達,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

講台上言談

(一)表達要準確。在講台上,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時應注意: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有其嚴謹性、科學性。教師在教授時應嚴格遵循學科的要求,掌握專用名詞和專業提法,不可隨意通俗化,乃至庸俗化。同時,講課要緊扣教學中心,嚴密、直接。

(二)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否則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如果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影響教學效果。

(三)語言要精練。講課要抓中心,不說廢話和多餘的話,給學生幹淨利索的感覺。

(四)講課時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不可過於隨便,衝淡了學科的嚴肅性。過多地在課堂上講笑話,扯貧嘴,會影響正常教學內容的進行。

1.與學生談話

教師為了做好學生工作,經常要與學生進行談話,談話時要講究舉止,分別場合。

(1)提前通知,有所準備。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最好先簡要說明內容,讓對方有思想準備,然後商定談話的時間、地點、方式,讓對方認可,並對對方的合作表示謝意。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要熱情迎候談話學生的到來,在門前熱情迎接,不能在屋裏站著不動或在門口談話,這是對學生的不尊重不禮貌。與學生談話時,座位安排及距離要適當注意,要讓學生坐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如果自己高坐其上,或坐在辦公桌後,會造成學生的思想壓力及心理失衡。

(3)舉止端正,行為有度。談話時,語氣要平和,目光要注視對方,讚成的內容應點頭示意。與犯了錯誤的學生談話,對方如果不接受談話內容,甚至耍態度,教師要有耐心,擺事實,講道理,不提高音量、不反唇相譏,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4)分清場合,人情人理。教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調一致。慰問、安撫類談話,既要深沉、嚴肅地與學生分擔痛苦,又要堅定自信,給人以力量和鼓舞;反映問題類談話,既要細心聽取,全麵了解,不厭其煩,又要把握政策,以理服人,苦口婆心;工作談話,既要簡單明了,講求效率,抓住實質,又要態度和藹,有涵養,不失風度;說明問題、批評類談話,要先消除對方的畏懼心理,縮小對方的感情差距,然後提出中肯批評,表情一般要嚴肅、認真。教師與學生進行談話時忌諱:忌談話中言過其實,故意誇大或縮小;忌對學生拉長語調,放慢語速、壓低音量;忌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忌批評時事實不清,不分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