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接待和報到
外地代表到達時,應安排工作人員到車站、碼頭、機場接站。
到駐地後,持通知書到大會報到處報到。報到處接待人員應禮貌接待,驗看有關證件後即安排食、宿,登記聯係的地點、方式、並發給證件、文件等。
報到人數至少每天向秘書處彙報一次。
三、會議中的禮儀
大會開幕,會場內外還有大量工作要完成。各部門要按照分工開展工作,保證會議順利進行。
(一)簽到
代表進入會場要履行簽到手續,以便統計人數和憑證明入場。
小型會議,可以在入口設簽到處,代表入場時,先在簽到簿上簽上姓名,即表示到會。
大中型會議不用這種方法簽到,否則會造成人口處擁擠、混亂。一般可采取事先發簽到卡,代表在入口處,把簽到卡交給簽到處工作人員,即表示簽到。
統計人數要準確、及時、迅速、隨時準備領導詢問代表到會情況。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際要搞好是很不容易的。比如領導詢問到會幾個人,正式代表到了幾人、缺幾人,就不那麼容易統計了。
簽到統計工作有兩種方法:
1.簽到工作人員事先把代表座位的分配情況——代表座次取來,簽到時,收了簽到卡後,按排、按號進行銷號處理,這樣便可以隨時掌握實到、缺席人數和姓名了。
2.如果隻要求人數,就隻點簽到卡的數量便可以了。
(二)安排發言
大會發言要事先排定人選和次序,秘書處可以提出初步意見,請領導確定。
確定發言人應注意三個平衡。
1.領導人之間的平衡。高一級領導或主要領導的發言,如果是開幕詞,動員性的、啟發性的,應安排在第一發言。如果是總結性的,綜合性的,則放在最後。如果是討論發言,座談發言,應交叉安排,以使會場更生動活潑。
2.單位平衡。發言單位的選擇,應首先注意典型性,其次才照顧單位與單位之間的平衡。
3.內容平衡。發言人的內容應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內容,不同內容安排在一起不便於集中思考和會後討論,因而效果不好,如果內容屬同類,可以隻安排一個人發言。
(三)記錄
會議記錄是對發言內容進行的客觀文字記錄,以便進行分析、研究、綜合、整理,它是會議簡報、紀實、決議的主要依據。因此,一次重要的會議,都應當有專人記錄。
會議記錄有的使用專門印製的會議記錄本,有的是一般的筆記本,不論哪一種,都應當標明:會議名稱、時間、地點、出席人、列席人、缺席人、主持人、發言人和記錄人。
記錄分詳細記錄和摘要記錄,記錄要真實、準確、完整,摘要記錄也不要把發言的重點內容、基本主題漏掉。
(四)選舉
大會如果有選舉議程,應當倍加慎重,因為選舉是實行民主、平等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代表們行使權力的具體體現。
1.準備選票
事前應核對具有投票權的人數,弄清候選人的名單,然後印製選票。選票應印兩套,其中一套作為第一次無效時備用,選票應蓋上秘書處印章,由專人密封保存。
2.投票
根據投票人的多少,準備投票箱,人數多的會議,投票箱按區分設,要事先劃定投票路線和投票順序;為了避免混亂,在開始投票時可由一個人進行引導,引導每一排排口上的第一人走上投票路線。
在票箱前要有大會推選監票人監票。投票前,大會主持人要講清楚投票注意事項。
3.選舉統計
打開票箱後,先核對投票張數與發票張數是否一致。多於發票數的,則為選舉無效,應重新投票。每一張票有效、無效,按大會規定統計。
(五)服務和保衛
1.音響裝置要反複調試,音量、音質調到最佳位置。
2.做好茶水供應。
3.主席台座位要放置小毛巾、鉛筆、紙張。
4.會議內外要安排好安全保衛工作。
四、會議外的工作禮儀
在會期較長的情況下,如幾天、十幾天,除以上會場上的工作外,會議組織者(主要是秘書處)在會場外還有某些工作要做。如;
(一)統計人數
大會開始後,即應精確地統計人員:原計劃人數、通知人數、報名人數、參加每次會議人數、每次會議缺席人數、投票人數等。
還應統計缺席人員的姓名、原因等。
(二)編發簡報
會議期間,為了互通情況,還要編發簡報。
編寫簡報主要依據會議記錄來擬寫,簡報應意簡言明、印發迅速、及時發給各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