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大型會議的禮儀(1 / 3)

一、會議的性質和種類

(一)會議的性質和作用

會議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團體處理重大事務,商討問題,做出決策、總結經驗、交流信息、協調關係的重要工作形式。在社會交往中,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三個以上的人聚在一起商討、研究某項事情就可以稱作會議。會議這種形式古已有之,對於機關單位來說,開會,是集思廣益、避免失誤的一種民主形式,會議製度是集體領導體製的主要工作方式方法。

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和地區之間也常用會議的形式開展交流和協作活動。運用這種形式,可以用比較短的時間,花比較少的經費取得較大的效益。

(二)會議的種類

會議的種類複雜多樣:

1.按範圍分:有全國性會議、省(市》級會議、地(廳)級會議、縣級會議和單位內部會議;不同係統,不同行業,不同專業也有各自的會議。

2.按性質分:有黨派會議、政務會議、群眾組織會議、經濟工作會議。

3.按時間分:有長期固定的會議,有臨時性會議。

4.按規模分:有大型會議、中型會議和小型會議。

5.按內容分:有綜合性會議、有專題性會議。

(三)會議要求

開會要把許多人組織在一起,為了一個目的進行有條不紊的活動。組織好一次會議,任務相當複雜繁重,因此,會前的準備要考慮周到,安排具體、工作落實;進行中要精確指揮,協調一致,嚴格紀律,按部就班;服務工作要熱情周到,耐心細致;會後要處理好善後,確保整個會議圓滿成功,緊張有序,安全高效。

二、會議準備工作的禮儀

要開好一個會議,準備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會前周密詳盡的準備,是會議圓滿成功的基礎。會議的準備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建立組織

召開一個會議,要有許多人參與組織和服務工作。這些人應有明確的分工,各負其責。建立各種小組,可以使他們在統一領導之下,各自獨立地開展工作。一般會議由大會秘書處負責整個會議的組織協調工作。秘書處下設:1、秘書組,負責會議的日程和人員安排、文件、簡報、檔案等文字性工作。2、總務組,負責會場、接待、食宿、交通、衛生、文娛和其他後勤工作。3、保衛組,負責大會的安全保衛工作。根據會議規模的大小、性質的不同還可以增設其他必要的小組。

(二)明確任務

全體工作人員,應當明白本次會議的目的,主要解決什麼問題,更要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及具體要求,以保證不出差錯,不貽誤工作。

(三)安排議題和議程

秘書處要在會前把會議要討論、研究、決定的議題搜集整理出來,列出議程表,提交領導確定。根據確定的議題,安排日程,以保證會議有秩序地進行。

(四)確定與會人員

確定與會人員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該到會的,一定要通知到;不應當到會的,就不應當參加。這裏出現了差錯,後果是很嚴重的。確定與會人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查找有關文件、檔案資料;

2.請人事部門提供;

3.征求各部門意見;

4.請示領導。

大型會議,還要對與會人員進行分組,便於分頭討論,組織活動。

(五)發出通知

名單確定後,即可向與會人發出通知,便於他們做好準備工作。有時準備工作量比較大,而距離開會時間還遠,可以先發一個關於準備參加會議的通知。在開會前,再發出開會通知。

通知一般用書麵形式。內容包括:會議名稱、開會的目的、內容、與會人應準備什麼、攜帶什麼、開會日程、期限、地點、報到的日期、地點、路線等。

與會人接到通知後,應向大會報名。告知將參加會議,以便大會發證、排座、安排食宿等。

(六)會場

會場布置和安排是會議的又一項重要工作。會議的氣氛主要靠會場的布置來渲染。會議室應當根據會議的內容來安排,或莊嚴肅穆、或鄭重樸素、或明快大方、或熱烈歡快,總之,會場的布置應與會議內容相協調。

主席台,設在與代表席對麵的地方。現在一般在主席台前設講台,用於發言人講話。主席台上可適當擺放鮮花點綴。主席台背後懸掛會標或旗幟,會議名稱的標語懸掛在主席台上方。

(七)座次

代表席的座次應當統一安排,照顧全麵。因為座位有前有後,有正有偏,在排座位時要根據不同情況,妥善安排,照顧到各個方麵。

(八)印製證件

證件是出席會議的證明,是與會者身份、資格、權利、待遇的證件。代表證、記者證、工作人員證要用不同顏色的字或紙印刷,以示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