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戰國末期衛國商人,後擔任秦國丞相,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呂不韋早年是一個商人,他穿梭於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逐漸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一次,呂不韋在趙國都城邯鄲看到秦王孫公子異人(後改名子楚)被作為人質,他認為此人“奇貨可居”,便對他施與重金資助,並遊說秦太子安國君寵姬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嫡嗣。後來,子楚果真被立為太子,並於次年即位,成為莊襄王。
子楚對呂不韋的知遇之恩十分感激,便任命他為丞相,封為文信侯。莊襄王死後,年幼的太子嬴政即位,也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呂不韋在任期間,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為秦王嬴政兼並六國的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後來,呂不韋因嫪毐叛亂受到牽連,被免除相國職務,出居河南封地。呂不韋在河南期間,各諸侯國賓客使者紛紛前來看望,嬴政擔心他發動叛亂,便要求呂不韋一家遷往蜀地。呂不韋得知自己被秦王猜忌,便喝下鴆酒自殺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