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有什麼禮節(1 / 1)

在漢民族的傳統中,關於嬰兒出生時的禮節,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總的來看,一般都可分為以下幾部分:嬰兒誕生,要報喜;三日後,有三朝禮;出生一月,為滿月禮;出生百天,行百日禮;一周歲時,行周歲禮。這樣才算是完成了對一個新生命的迎接過程。這些禮俗大多寄托著對嬰兒的祝福。

1.報喜:嬰兒出生後,一般是由孩子的父親帶著紅雞蛋之類的喜物奔赴嶽父母家報喜。

2.三朝禮:嬰兒出生三天後,要用艾葉、柚葉、老薑煮湯給嬰兒洗澡,稱為“洗三朝”。當天娘家必須來人給產婦送上雞、酒、雞蛋、醋、薑、豬手等補品,並向親家表示祝賀。

3.滿月禮:“滿月”也叫“彌月”、“足月”、“出月”,即指嬰兒出生滿一個月。慶賀滿月一般會請滿月酒,並給嬰兒命名、理發、拜床母等民俗活動。當天外婆要送“滿月擔”,滿月擔裏有雞、肉、魚和金團等食物,還有老虎頭鞋、帽等。

4.百日禮:民間有風俗,在幼兒百日那天要給他穿百家衣。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長,覺得這需要托大家的福,所以就要讓孩子吃百家飯、穿百家衣。所謂百家衣,就是從各家取一塊布片,將布片拚合起來做成的服裝。百日時,父母或長輩會給小孩子戴長命鎖。民間認為,隻要在孩子脖子上佩掛這種裝飾物,就能辟災祛邪,“鎖”住生命。隻是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沒有這個習俗了。

5.周歲禮:說到周歲禮很容易就想到“抓周”,這是周歲禮最普遍的風俗了。抓周,也叫“試兒”,就是把一些算盤、果木、飲食、官誥、筆、研、秤等經卷針線之類的物件放在一個盤子裏,看小孩最先抓哪樣物品,最先抓到的物品就作為以後其成人後所喜歡或從事的與之相關的工作。這一風俗至今仍然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