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祭天神”指的是什麼(1 / 1)

祭祀在我國古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根據不同類別的神靈以及參祭者的不同身份,對祭祀的時間、地點、方式以及所用歌舞、祭品種類和規格都有嚴格規定。這和古人對自然界的認識以及等級觀念都有很大的關係。《禮記·王製》中說:“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可見,隻有天子才有資格祭祀天與地。

就祭天而言,一定要在冬至那天,並且祭祀儀式必須在南郊舉行。因為古人認為天陽地陰。冬至日,天氣轉暖陽氣上升,選擇這一天可與天神相交接。方位上,南方為陽,所以選擇南郊,因此把祭祀天神的地方建造成露天三層的圓形天的形狀———圓形,也稱為圜丘,象征著天。古代把單數一、三、五、七、九稱為“陽數”,也叫“天數”,而九則是陽數之極,表示至高至大,而天子皇帝也是至高至大,所以整個寰丘都采用九和九的倍數以示天子的權威,同時還含有“九五至尊”的寓意。在祭祀時,要在圜丘上堆積柴草,焚燒玉帛,祭牲等,使天神在煙氣之中享受到人們的敬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