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鬆了鬆手中並沒有真正打死結的綁繩,接過紙筆,緊張地看了看窗外,狠狠地瞪了強濤一眼,接著匆匆地寫下了幾個潦草的字——拿出錢來否則滾出車門否則叫你綁架強暴我。女人一寫完,強濤接過報紙趁女人尚未回過神來就衝出車去,同時用遙控器鎖住了所有的車門。
沒多久,手中握著那份報紙的強濤,領了幾位警官來到了現場。
看來,有的時候學會“裝聾作啞”、“裝瘋賣傻”是擺脫困境的好辦法,可讓對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大智若愚,就是指辯論者原本足智多謀,卻裝作自己很愚蠢,即智而示之以愚,能而示之不能,用這種手段來欺騙對手,爭取主動,進而取得辯論勝利。凡是運用大智若愚方法取得辯論成功的,往往表現出一種更冷靜的思考、更堅強的忍耐、更高超的辯論藝術。
有一次,辜鴻銘乘汽車坐在座位上,疊著腳欣賞著窗外景色。半路上上來了幾個年輕的外國人,對辜先生身穿長袍馬褂、留著小辮的形象評頭論足,很是不恭敬。麵對這種情形,辜先生不動聲色地從懷裏掏出一份英文報紙從容地看起來。那幾個洋人仲長脖子一看,不禁笑得前仰後合,連聲嚷道:“你瞧,這個中國白癡,不懂英文還要看報,把報紙都拿反了!”
等這些淺薄的外國人嚷夠了,笑完了,辜鴻鋁先生慢條斯理地用純正的英語說道:“英文這玩藝兒實在太簡單了,不倒過來看,還真沒什麼意思。”
幾個洋人聽到這句話,不禁都大驚失色。
辜鴻銘先生是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在年輕洋人的取笑麵前,他不是拍案而起,而是故意裝出很愚蠢的樣子,倒過來看報紙,但一句英語,顯示出他過人的聰明才智而將對手擊垮。
王閡運先生,學問淵深,才華橫溢,是有名的大學問家。王老先生在京的日子,竊國大盜袁世凱幾乎天天派人隨同賞玩。
有一天,這些人陪同他逛到故宮前麵的“新華門”。王間運故意裝成老眼昏花,用驚歎的口吻說:“怎麼。這裏改名‘新莽門’了?”
王先生並非真的將“華”字看錯了,可是他故意將“華”字讀成“莽”字,將袁氏竊國比作王莽篡漢,表現出了極大的嘲諷意味。本來自己讀錯字,就是示之以愚,示之以弱,將破綻故意留給對方,其實是另有深意。
大智若愚的方法往往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幽默和嘲諷意味。但是,如果僅僅是有愚而無智,不成其為大智若愚,隻能給人留下笑柄;隻有表麵似愚而實質為智,才能真正製服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