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能讓人感覺你敷衍了事(2 / 2)

傾聽的另一個好處是,你雖然拒絕他,卻可以針對他的情況,建議如何取得適當的支援。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議或替代方案,對方一樣會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適當的支援,反而事半功倍。

(2)說“不”時既要溫和更要堅定

直接的拒絕隻會傷害彼此的感情,而委婉地說“不”卻更容易讓人接受。當你仔細傾聽了別人的要求、並認為自己應該拒絕的時候,說“不”的態度必須是溫和而堅定的。

例如,當對方提出的要求不符合公司或部門的規定,你就要委婉地讓對方知道自己幫不了這個忙,因為它超出了自己的工作範圍,違反了公司的相關規定。在自己工作已經排滿而愛莫能助的前提下,要讓他清楚自己工作的先後順序,並暗示他如果幫他這個忙,會耽誤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會對公司與自己產生較大的衝擊。一般來說,同事聽你這麼說,一定會知難而退,再想其他辦法。

(3)拒絕中添加“彈性”

當你拒絕別人時,可以提出一些替代性的建議,然後隔一段時間再主動關心詢問一下對方的情況。有時候拒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方會不定時提出同樣的要求。

如果你能夠化被動為主動的關懷,並且讓對方明白自己確實有自己的苦衷,這樣就可以減少拒絕的尷尬與影響。對於業務人員,例如保險業者麵對顧客要求,自己卻無法配合時,這種主動的技巧更是重要。

拒絕的過程中,除了技巧,更需要發自內心的耐性與關懷。若隻是敷衍了事,對方其實都看得到。這樣子有時更讓人覺得你不是個誠懇的人,對人際關係傷害更大。

總之,隻要你的拒絕不是故意推諉,而是出於無奈,相信對方一定會體諒你的苦衷。如果你對目前的工作和不滿意,覺得自己再呆下去也是希望渺茫的話,也不必勉強自己,瀟灑地對目前死氣沉沉的地方揮手告別。拒絕了這裏,意味開辟了一新的局麵。

我們很難預料是誰、會在什麼時候提出什麼樣的要求,所以拒絕別人的要求總是很被動的。然而,對方一旦提出要求,你就得當麵給予答複。但在有些情況下,去登門謝絕,就可以使對方產生感恩心理,爭取到一點主動權。

有一次,李明醫生出差回來,同事送給他一張便條,原來是他朋友的父親患心髒病想住院治療,請李明幫忙雲雲15於是李明晚上就專門去朋友家,跟他說明床位早已住滿的情況。同事說:“本應我再來找你,卻讓你跑這麼遠的路,很過意不去。看來是沒辦法了,否則你不會來登門謝絕。”

登門謝絕有三個好處:

1.以滿腔的熱情暖住對方的心,拒絕了也不至於使雙方感到冷落;2.表示願意為對方效微薄之力,既肯不辭辛勞地登門,可見拒絕是出於力不從心,從而得到了理解;

3.變被動為主動,以求助的方式請求對方接受拒絕,是出自尊重,不會傷害對方的感情。特別是對長輩提出的要求,如不能接受,采取登門謝絕的做法是再好不過的。

在我們的周圍常常有一些覺得不便說“不”,所以總是隨便找一些不值一駁的理由來搪塞對方,以求得一時的解脫。這個方法並不是很好,因為如果對方並不願意知難而退時,他是完全可以找出別的理由與你糾纏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