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善於從細節發現讚美素材
空洞的讚美隻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在敷衍她。讚美的話隻有說得細致具體、符合實際,才能讓對方感覺到你是在真心地關注他,並且真誠地讚美她。
空洞的讚美不但沒有任何意義,還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在敷衍她。讚美的話隻有說得細致具體、符合實際,才能讓對方感覺到你是在真心地關注他,並且真誠地讚美她。這樣的讚美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才能博得對方的好感,從而贏得友誼。
我們常常會聽到周圍的人隨口讚美道,“你今天好漂亮啊!”“今天你看起來氣色很好哦!”當你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會有什麼想法呢?大多數情況下,你也隻是一笑而過,因為這樣的讚美隻是隨便說說而已,聽起來很假,讓人感覺不到一點點的真誠。
在讚美別人的時候,不要使用模棱兩可的表述,像“喂……有點意思”、“挺好”和“沒那麼糟”,這樣的話都不要使用。含糊的讚美往往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且還會適得直其反,甚至比帶有侮辱性的言辭還讓人難堪,侮辱至少不會帶有憐憫的味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擁有非凡成就的人並不多見。所以,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應該從具體事件入手,善於發現別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長處,並不失時機地予以讚美。
讚美用語當然是越具體祥實越好了,這樣可以說明你對對方非常了解,對他的長處和成績很看重,這樣可以讓對方感到你的真摯、親切和可信,你們之間的人際距離就會越來越近。比如你的同事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打扮得很漂亮,你如果僅僅是說“你今天很漂亮”,效果顯然會比“這件連衣裙真是不錯,尤其是和你的氣質特別搭配”差很多。
當你針對一件事情進行讚美時,讚美會更有力量。讚美的對象越龐雜,它的力量就越弱。因此,在讚揚別人時,要針對具體的某一件事情。例如,我們在社交場合,常聽到的讚美不外乎“你今天好漂亮哦”、“你看起來氣色很好”等話語,這些讚美太過含糊籠統,聽起來假假的,會使你的讚美大打折扣,遠遠不如“你今天穿得很好看”更能說到對方的心裏去。再例如,“瑪麗,你每次和人們說話時,都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肯定要比“瑪麗,你很會與人相處”更令人信服。不信我們再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1975年3月4日,卓別林在英國白金漢宮被伊麗莎白女王封為爵士。封爵儀式開始,正當卓別林非常興奮的時候,女王這樣讚美卓別林說:“我觀賞過許多你的電影。你是一位難得的好演員。”
可是這位偉大的藝術似乎對這個讚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事情過後,有人向卓別林詢問當時的感想。可是,卓別林的回答令人大吃一驚:“女王陛下雖然說她看過我演的許多電影,並稱讚我演得好,可是她沒說出哪部電影的哪個地方演得最好。”當女王知道了卓別林這樣說後,感到非常遺憾。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讚美別人就得說出具體的事實,盡量針對某人做的某件具體的事情,這樣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海倫·克林納德認為:正確的讚美方法是將讚美的內容詳細化、具體化。其中有三個基本因素需要明確:你喜歡的具體行為,這種行為對你有何幫助,你對這種幫助的結果有無良好的感覺。有這三個基本因素為依托,讚美語才不會空泛籠統,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
每個人生活中總會有一些細小的事情發生,比如理了個新發型,穿了件新衣服,這時你不失時機的讚美一兩句,立刻能使對方感到愉悅。你可以這樣說“你這件新衣服真不錯。”“新發型真時尚啊!”就事論事,會讓他人覺得十分得體,對你產生好感。如果你發現的對方的特色、潛能、優勢,是他人甚至是其本人沒有意識到的,你的讚美會令對方恍然大悟,不僅能讓對方增強自信,而且也不會覺得你是在有意地討好。
讚美對方就要先了解對方,了解的越多越好。對他的人品性格,他做的許多事情都要了解。並要對他的穿著服飾仔細觀察,要能發現對方微小的變化,如換了領帶;或挨了一頓批等等。隻有了解對方,你的誇獎和讚揚才會有針對性。隻有當你的話說到了點子上,才會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心。一般情況下,對方不僅僅想要你說他好,而又想知道為什麼說他好,好到什麼程度,你說的越具體越詳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