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順著人心,他更能言聽計從
順著人心說話在平時與人相處,可以用在說服別人,也可以用在帶領下屬,效果可說是事半功倍。脾氣再大、城府再深、主觀性再強的人也吃不消這一招。
除了獎賞外,打動人心是激勵下屬的好方法。每年的年終總結會,就是施展此法的絕佳場地。
你可以將本部門最佳下屬的故事製作成FLASH或者小紀錄片,配上音樂和話外音,然後在公司全體的頒獎典禮上,用大屏幕播放給全公司的領導和下屬看。很多下屬都很感動,獲獎者更會熱淚盈眶。然後,安排一位神秘嘉賓,比如:獲獎者的愛人與他共同領獎,必將賺取獲獎下屬的大把幸福驚喜之淚。
施用激將法,除了要考慮對方身份以外,還要注意觀察對方的性格。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往往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快言快語、舉止簡捷、眼神鋒利、情緒易衝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直率熱情,活潑好動、反應迅速、喜歡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開朗的人;表情細膩,眼神穩定,說話慢條斯理,舉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穩重的人;安靜、抑鬱、不苟言笑,喜歡獨處,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口出大言,自吹自擂,好為人師的人,往往是驕傲自負的人;懂禮貌、講信義,實事求是、心平氣和,尊重別人的人,往往是謙虛謹慎的人。
當我們麵對不同性格的談話對象時,一定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比如對待傲氣十足的人,如果他把麵子看的很重而講究分寸,你不妨從正麵恭維入手,讓他飄飄然,因為虛榮而順從你的意圖。這種類型的人隻要你說他長很高,他便會跳起腳給你看。
不過,這裏並不是要你做個凡事順逆之人,做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如果你真的如此,那你就成為別人的影子了。"順著人心"隻是方法,而不是目的,你如果能成熟地運用這個方法,別人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到你的影響,甚至接受你的意誌。那麼,如何順著人心呢?
(1)傾聽
很多人都有發表欲,如果他在社會上已有一些成就,更有不可抑止的發表欲,當他滔滔不絕的時候,你就做一個傾聽者;一則你的傾聽可讓對方滿足發表欲,他一滿足,對你就不會有惡感;一則你可在傾聽中了解他的個性和觀念。然後,你要順著他的談話,發出"嗯,啊"的"讚同聲",還可以在恰當的時機提出一些問題讓對方說明。如果你這樣做了,你便能贏得對方的好感,甚至使對方更加相信你。
(2)不要辯論
如果對方說的話你不能同意,你也不要提出辯駁,除非你們是好朋友。但如果你知他的交談另有目的,則不宜和他辯論,因為有些事情並不能辯得明白,而且很可能越辯越氣,最後不歡而散;如果你辯倒對方,那更有可能造成關係的中斷!總之,要記住,辯論不是你的目的。
(3)稱讚
喜歡讚美是人類的天性,其實讚美也是一種愛撫。讚美什麼呢?你可讚美他的觀念、見解、才能、家庭……反正對方有可能引以為榮的事情都可以讚美,這種作法所費不多,效果卻非常驚人,所以也有人把讚美稱為灌迷湯!
諸葛亮對關羽,便采取此法,馬超歸順劉備之後,關羽提出要與馬超比武。為了避免二虎相鬥,必有一傷,諸葛亮給關羽寫了一封信:我聽說關將軍想與馬超比武。依我看來,馬超雖然英勇過人,但隻能與翼德並驅爭先,怎麼能與你美髯公相提並論呢?再說將軍擔當鎮守荊州的征途,如果你離開了造成損失,罪過有多大啊!關羽看了信以後,笑著說"還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將書信給賓客們傳看,打消了入川比武的念頭。
(4)引導
這是最重要的關鍵,如果你一番“順著人心”的功夫另有目的,尤其需要"引導"這最後的步驟。也就是說,你要在對方已經滿足時,才把你的意思顯現出來,但顯現的方式還是要順著人心,不要讓對方感到不快,例如你應該這麼說“我很同意你的觀點,不過……”或“你的立場我能了解,可是……”,先站在對方的立場,再提出自己的立場,這樣就可以像大禹治水一般,把對方的意誌引到你希望的地方去。
這樣的方法可以用在平時與人相處,可以用在說服別人,也可以用在帶領下屬,效果可說是事半功倍。脾氣再大、城府再深、主觀性再強的人也吃不消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