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公眾場合更要維護上司尊嚴
每個人都是要“麵子”的。當你使上司的麵子受損時,他會覺得你對他懷有敵意,他會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威脅和損害。所以,下級在提意見時一定要注意給上司留點麵子,特別是在公眾場合更應該如此。
“樹活皮,人活臉”每個人都是很在意自己的“麵子”的。當你使上司的麵子受損時,他會覺得你對他懷有敵意,他會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威脅和損害。所以,下級在提意見的時一定要注意給上司留點麵子。
中國人講究麵子,這種偏好源自五千年的文化,綿綿不絕,又紮根於倫理型的社會人際關係的網絡之中,根深蒂固,幾乎無人能夠幸免。因此,就中國的傳統而言,在公共場合都是比較注意麵子的,不但給別人麵子,自己也要爭麵子。
上司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們也有相同或者類似的感受,即使這種“麵子”哲學是錯誤的,但是在中國這種文化氛圍下,我們都會不可避免地套用中國人獨特的思維習慣和模式,得出相似的結論。
在上司眼裏,如果自己的下屬敢在公開場合讓自己下不了台,那麼這個下屬肯定是對自己帶有惡意或者偏見的,甚至還有可能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公開發難。可想而知結果會如何呢?不給上司麵子,那麼上司一定會給予以牙還牙的還擊,通過行使權威來找回失去的顏麵,或者懷恨在心,以秋後算帳的方式慢慢報複。這種結果自然是下屬所不願意看到的,也違背了他的初衷。
作為上司是十分注意自己在公開場合,特別是有眾多下屬在場時候的權威的,這是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文化的潛意識在作祟,另一個原因則是上司從行使權力的角度出發,維護自己權威的需要。
即使下級是出於善意的願望,即使他的確是“對事不對人”,但其結果必然是一樣的。使上司的威信受到損害,自尊受到傷害。
而上司的威信一旦受到損害,便會使權力的行使效力受到損失。它影響到上司在今後決策、執行、監督等各個方麵的決定權和影響力。因為人們不禁要問,他說的是否都對呢?是否會產生應有的效果?……這樣,下級在執行上司的命令時便會有幾分懷疑,這必然會降低上司權力的有效性。因為服從越多,行使權力的效果才會越好。
一個人的自尊受到傷害,是最傷人感情的,因為它觸動了人最為敏感的神經。上司在公開場合丟麵子,則說明上司在逐漸失去對下級的有效控製。於是人們便會對上司的個人能力以及人格產生懷疑。因此,不管是誰,麵對這種情景都會怒火中燒,而不是非常理智地對意見的內容進行理性地分析。那麼,此後的一係列舉動肯定都是很情緒化的。即使他很有麵子、很得體地將這件事掩飾過去,情感上的憤怒依然是存在的,這個陰影將會把你美好的印象浸沒,使你在後來飽嚐麻煩,悔恨不已。所以,下級在公共場合給上司提意見時,一定要注意給上司留有麵子。
有一位在中日合資公司工作的女孩說:“我那些日本上司最假了。白天上班的時候,道貌岸然的。可是下班後他們就去酒吧,三杯下肚,就好像變了個人,完全沒有了上司的樣子,跟我們這些人又唱又叫,一點不正經。於是很鄙夷他們。但是到第二天上班,在電梯裏碰到了,跟他們輕鬆地打招呼,他們又恢複了死相。”
有人把上司們的這些行為稱之為“假正經”,那麼這些上司真的應該背負這樣的“罪名”嗎?其實,仔細想一想,上司們平時工作緊張、壓力大,瘋狂一下、很好的放鬆一下是很正常的事,不是什麼錯,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的,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看待,尤其是碰到上司真正犯錯的時候於一個下屬來說,當發現上司的錯誤時,該如何處理呢?
一味地包庇上司的錯誤,或者對其抱著熟視無睹的態度,這都是極不可取的。倘若上司犯了錯誤,糾正是必需的,但是糾錯也得講點技巧,要注意給上司台階下。隻有這樣,他才能欣然接受你的意見。
一個公司召開年終總結大會,上司講話時出了個錯,他說:“今年本公司的合作單位進一步擴充,到現在已發展到49個。”話音未落,一個員工站起來,衝著台上正講得眉飛色舞的上司高聲糾正道:“講措了!講措了!那是年初的數字,現在已達到56個了。”結果全場嘩然,上司羞得麵紅耳赤,情緒頓時低落下來,他的麵子被這一句突如其來的話丟得幹幹淨淨,接下來的總結就像做報告。而這個下屬的命運也可想而知了。
但是,如果是屬於原則性的錯誤,下屬就一定要堅決抵製。當然,拒絕上司的指令需要勇氣,甚至要承受一定壓力。有些下屬,明明知道上司的指令是不正確的,是有原則性錯誤的,但認為反正是上司要我做的,天塌下來由上司頂著,就不假思索地去執行了。其實,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殊不知,一旦追究起來,具體執行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要追究直接責任。因而,這就要求你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