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動頭腦裏的“自動克服機器”去創新,去解難,我們就成了具有開拓精神的人。然而,有相當一部分人常常陷於莫名的憂慮和沮喪,以致影響了自動克服機器的正常運轉。這種消極情緒會在我們麵前築起道道“路障”,阻止我們順利通行。
這有五種路障——
(1)一個人不僅會在做出決斷前,而且也會在決斷後憂心忡忡,人們時時會被這種情緒壓得喘不過氣來。
排障法:你應該在決斷前深思熟慮,而不是在決斷後顧慮重重。
譬如當我們對一個生活難題選擇一項最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案時,思考是必要的,但一旦作出了決斷,就應停止憂慮,喚起以往成功帶來的自信去迎接生活的挑戰。
(2)一個人不僅會為今天擔憂,還會為昨天或明天擔憂,如果我們讓以往失敗的擔憂和對明天的恐懼來控製我們今天的行動,我們不可能取得積極成果。
排障法:集中你的思緒考慮今天的工作,每一天都是生命的一段完整時間單位,昨天已成過去,明天還沒有到來。讓你的自動克服機器圍繞著你今天的生活正常運轉。
(3)一個人在一段時間裏考慮的事情太多,容易使人感到情緒緊張,一口氣想吃個胖子,這是不可能的。
排障法:有張有弛,學會依次處理事務,這會使你的情緒鬆弛。
(4)一個人有時會一天24 小時不停地為生活、工作、事業等難題操心,把白天工作中的思慮帶回家中,帶著憂慮上床;這種情緒會導致新的挫折。
排障法:如果你無法解決難題,你不妨將它暫擱一下,千萬別陪著它同睡,應該讓以往的成功伴你進入夢鄉。
(5)一個人不知如何鬆弛自己的情緒,無休止的反應,導致無休止的挫折。
排障法:參加適合你性格的娛樂活動,讓你的頭腦得到休息。這樣,憂傷的情緒會煙消雲散。
記住柏拉圖的話:“沒有任何事值得憂心忡忡!”
九、改進行動流程
有一門管理的新學問,叫做再造工程,在西方國家引起非常大的震撼,在我國也受到很多管理專家的認同。
事實上,再造工程的目的,是要改變做事的流程。
我們時常把焦點放在事情的成果上,一直詢問自己成果為什麼沒有達成,我們如何改變成果;假如成果沒有達成理想,我們就責怪負責其事的人。
然而,這是沒有效的,成果是怎麼來的?是由每一個步驟、每一個流程而來,如果第一個步驟就有問題,結果會理想嗎?我想絕對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想提高和改善自己的績效,就必須分析它們的工作流程,依照優先順序來排列,研究哪一個階段出了問題。
舉例來說,假如你是一個業務員,你可能需要開發很多新顧客,也可能需要建立很多新的人際關係,也可能需要顧客對你產生信賴感,也可能要了解顧客的需求在哪裏。
你必須擁有一流的專業知識,必須能夠解除顧客的抗拒點,必須能夠收款,必須能夠做好售後服務,必須讓顧客為你作推薦,必須讓顧客喜歡你、欣賞你。
假如你現在的業績不理想,可能是其中一方麵出了問題,所以,你不能一直怪自己業績為什麼不理想?你必須了解到底是自我操練不夠?還是時間管理不當?抑或是專業知識不足?
你必須把問題分成較小的部分,然後再詳細地分解出來,看看到底是哪些地方做錯了,也許是你不會開發新顧客,那麼,你就把開發新顧客的步驟一一寫出來。
第一個是要列出名單,第二個是要打陌生電話,第三個可能是寄資料,第四個可能是主動邀約,第五個才是親自拜訪。研究一下你缺乏什麼,到底是哪一部分比較弱,就從哪個地方開始改善。
整個流程被改善之後,結果自然會顯現出來。
任何事情不要研究結果為什麼沒有達成,要研究過程中哪個地方出了問題,我認為這也就是再造工程的關鍵所在。
希望你也分析一下自己目前的狀況,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把它依照優先順序列出來,再對最大的問題加以分析,從它的流程中找出不對的地方,加以改進。
假如你能擁有這樣的一個想法,做任何事都會成功。
十、有效管理時間
成功者之所以會成功,因為他在24 小時當中與其他人做了不一樣的事情。
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須讓我們的時間管理做得更好,必須提升我們做事的效率,更必須找出浪費時間的不良習慣。
有非常多的人天天都在浪費時間,他並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到底在哪裏,他的目標也沒有事先設定優先順序,也沒有詳細的計劃,隻是一直問自己:為什麼沒有跟別人一樣成功?
有些人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可是成就不如別人,關鍵就在於他浪費了太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