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適度冒險
同樣一件事,因為存在一定的風險,甲經過細算,認為有60%的把握,便搶占時機,先下手為強,因而取勝。
乙在謀劃時過於保守,認為必須有90%甚至100%的把握才下手,結果坐失良機。
香港商人陳玉書在他自傳《商旅生涯不是夢》裏指出:成功秘訣,在於“大膽創新,眼光獨到”。譬如說,地產市場你看好,別人看壞,事實證明是好,你能發大財;反之,你看好,別人看壞,事實證明是壞,你便要受大損失,甚至破產;如果大家都看好,你也看好,事實證明是對了,則也僅僅能糊口而已。
多謀,必須謀算出冒險的係數有多大。此外作好應付風險的準備,則可以勝算。
世界的改變、生意的成功,常常屬於那些敢於抓住時機,適度冒風險的人。有些人很聰明,對不利因素和風險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點險,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永遠隻能“糊口”而已。實際上,如果能從風險的轉化和準備上進行謀劃,則風險並不可怕。
4.善借勢力
麵對複雜浩渺的世界,個人的力量永遠是有限的。
若要取得大成功,非得借勢借力不可。
借用外腦,組織“智囊團”,這是擴大一個人智慧的好辦法。中國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如果你的智囊不是臭皮匠,而是有經驗、有智慧的專家能人,則你就遠勝於諸葛亮了。
借助人力和組織,根據你目標的需要,盡可能成立一個機構組織,以網絡更多的人力來共同奮鬥,完成較大的成功甚至偉業。
要善於借助各種自然與社會現有的能量,農業生產是借助土地,電力是借助水和煤。商人做生意往往借助銀行的資金和各種人際關係。保護生產和生活秩序,往往借助於政府的公安係統。現代辦公多借助高科技的成果、電腦和其他自動化設備。成就事業必須借助他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采取實踐行動
一、有敢作敢為的行動
1.擺脫傳統束縛
成千上萬的人努力工作、兢兢業業,但盡管他們一生辛勞,卻默默無聞。原因之一是他們害怕脫離正統。
他們把自己局限在熟悉的人生高速公路上,他們知道一旦脫離熟悉的道路就會冒險,那是陌生的地帶,會惹出麻煩。他們很少敢作敢為。
這條運行的高速公路會迅速安全地把他們引向他們的目的地,可是這很枯燥乏味。誠然,對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們來說,走這條路最好,但是這樣他們就錯過了青山翠穀的美麗景色,陽光普照下的樹林和田野,茂盛的大樹下母羊哺乳羔羊的鏡頭,還有小溪潺潺流過的恬靜村莊,在這樣的山村裏,你還可以駐腳一歇,嚐嚐隻有那裏才有的美味佳肴。
一個人能經常脫離這條運行的公路嗎?當然不能。
但在我們一生中,我們得時常掙脫日常的標準去做一些脫離常規的事。
你可以就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從事人們期待你去做的事,每天打發八小時,遵循傳統框架,拒絕冒險,最後在退休時可能會按傳統習慣被贈予一隻金表。可是,你該更上進一些,利用你的想像力,拒絕別人加在你身上的局限,時常冒一冒險,這樣你可能成為贈表人。
2.準備先於行動
當你敢做某事並取得成功時,那很少是走運的結果,而更可能是富有想像的思考和仔細安排的產物。
安東尼·羅賓認為,最勇敢的事跡之一應該是1927年美國飛行家林白的首次單獨不著陸飛越大西。林白當時25 歲,冷靜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打賭,他贏得了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一搏。
起飛前他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他從紐約長島駕駛著一架單引擎飛機起飛了,這架飛機負擔太重,在從紐約飛往巴黎的途中,想空降那是小可能的。
一路上大霧遮住了他的視線,當時沒有無線電讓他同地麵保持聯係,他擁有的隻是一隻指南針。好幾次他都睡著了,醒來時才發現飛機隻有幾米距離就觸海了。
通過計算,他在起飛33 個小時後就橫越了大西洋,在巴黎機場安全降落了。人們歡聲雷動,這種熱情的場麵實屬空前盛況。
是勇敢嗎?真不敢相信是這樣。
是魯莽蠻幹嗎?絕對不是。
為了這次飛行,林白作了為期幾年的準備工作,訓練自己,準備自己的飛機“聖路易精神號”。他從威斯康星大學退學出來學習飛行,加入了飛機訓練隊;他得到空軍批準,可以在閑餘時間進行飛行;他作為美國郵政航空飛行員在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都飛行,行程多達幾萬英裏;他曾遇過險情,飛機被迫降在農田裏;他學會修理飛機引擎並懂得每個零件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