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我們觀察一隻公雞,觀察重點是什麼呢?應該是重點觀察雞冠和羽毛顏色、大小,因為這是與母雞相區別的特征。觀察鴨子,重點自然應放在腳蹼和羽毛的不濕水性上,因為這是鴨子區別於雞的重要特征。
(2)個體差異
所謂個體差異法,就是對同類事物進行觀察時,抓住其個體特征。例如,同樣是軍官,同樣是被逼上梁山,而林衝和楊誌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心態和兩種性格,這就是他們的個體差異。
在實際觀察中,我們麵對的更多是一個個體特征。
因而,要使觀察進一步深入、細致,必須抓住事物的個體差異。
相傳,歐洲大文豪福樓拜在向契訶夫介紹自己的寫作經驗時,曾要求契訶夫走過每一個大門時,觀察每一個守門人,並把他們記錄下來,福樓拜說:“我要你寫每一個守門人,不是讓你找出這個守門人和其他所有守門人的不同點,他的麵貌、他的眼神、他的動作都是他所獨有的。我讓你記錄每一個守門人,要讓別人能從所有守門人中一下子找出他來。”福樓拜的話道出了觀察中“個體差異法”的實質內容。
5.積累訓練
觀察積累就是指把觀察到的現象和結果記錄下來,養成積累觀察資料的好習慣。它不但能通過對材料的係統化組織提高觀察分析思考力,也能通過積累習慣的培養形成良好的觀察自覺性,還能豐富想像和思維。
(1)隨感
隨感法是最簡單也最基本的觀察積累手段,它的形成為隨看隨記,隨想隨記;它可長可短,字數不定,形式自由。例如,觀察養蠶,隨看隨記,某年某月蛾卵由黃變黑。某年某月某日,小蠶破身由黑變白。某月某日,蠶身由白變亮。某月某日,開始吐絲織繭,某日繭成。
某日繭破蛾出,某日雌雄蛾子交配,某日產卵。此時,如若翻開隨記,就會發現自己擁有了第一手資料。
隨感習慣的養成和鞏固,可以豐富觀察內容,提高觀察興趣。
(2)日記
隨著觀察材料的不斷積累和豐富,簡單的隨感式摘記顯得過於簡單,這時就需要記觀察日記了。
世界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從小就具有十分出色的觀察力,這和他舅舅常鼓勵他寫觀察日記是分不開的。當時達爾文已經對自己搜集的標本做了一些簡單記錄,有的還附有簡單插圖,可是舅舅對他說:“隻做摘記是不夠的,要把你自己當作一個畫家,但不是用顏色和線條,而用文字。當你描述一種花、一種蝴蝶、一種苔蘚的時候,你必須使別人能夠根據你的描述立刻辨認出這種東西來。為了搞好科學研究,你必須進一步提高你的文字表達能力,要像莎士比亞那樣用文字描繪世界、敘述曆史、打動人心。”
我國古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就是一個善於觀察和堅持寫觀察日記的科學家,他走遍我國的名山大川,仔細觀察和考察,晚年他把自己的觀察日記整理出來,留下了光輝的科學著作《徐霞客遊記》。
二、追尋成功機遇
1.機不可失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一個淺顯而深刻的道理。
在實踐活動中,如果你能在時機來臨之前就識別它,在它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動,那麼,成功之神就臨降了。
人生事業的成功和失敗往往與利用時機有關,有些人在時機失去之後才頓足扼腕,那麼他便注定隻是個十足的庸俗者。而有些人明白時機稍縱即逝,因而能及時把握,所以,他的一生都仿佛一帆風順,心想事成。
有人把機遇稱為運氣,不管稱謂如何,有一點是絕對的,善於利用機遇比怨天尤人更為有益。
2.抓住機會
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機遇與我們的事業休戚相關,機遇是一個美麗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爾降臨在你身邊,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將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樣扼腕歎息,她卻從此杳無音訊,不再複返了。
在實踐活動中,時機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決定你是否能夠有所建樹,抓住每一個成功的機會,哪怕那種機會隻有萬分之一。
你曾在爽朗的秋天,在小溪旁散過步嗎?溪流上有很多隨波逐流的落葉,有的忽忽而過,很快就看不見了,靠近河岸的落葉,卻慢慢地飄蕩著;有的被卷入漩渦裏;有的飄到靜水處,動也不動。
人生就像流水,有的在一個地方打轉轉,有的乘著急流往下遊奔馳。你乘著這道流水,也許就在岸邊,好幾年才夠動那麼一點點,甚至完全靜止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