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以後,我會有足夠的金錢與能力供全家坐船環遊世界,這一定要在孩子結婚獨立以前早日實現。如果沒有時間的話,就分成四五次作短期旅行,每年到不同的地區遊覽。當然,這些要看我的工作是不是很成功才能決定,要實現這些計劃的話,必須加倍努力才行。
這個計劃是5 年以前寫的。這位學員當時有兩家小型的“2 元專賣店”,現在他已經有了5 家,而且已經買下17 畝的土地準備蓋別墅。他的確是在逐步實現他的目標。
你的工作、家庭與社交三方麵是緊密相連的,每一方麵都跟其他方麵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影響最大的是你的工作。我們家庭的生活水準,我們在社交中的名望,大部分是以我們的工作表現決定的。
麥金塞管理研究基金會曾經做了一次大規模的研究,希望找出傑出主管需要的條件。他們針對工商業、政府機關、科學工程以及宗教藝術的領導人物進行答卷調查。經過印證,終於了解主管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渴望進步的需求”。
一個人除非對他的工作懷有迫切要求進步的願望,樂意去做,否則做不出什麼大事,也成就不了什麼大事業。妥善運用你“渴望進步的需求”,往往會產生驚人的力量。
拿破侖·希爾想起了跟一個經常在大學報紙上發表作品的學生的談話,他的天分很高,有從事新聞事業的潛力。畢業前拿破侖·希爾問他:“丹先生,畢業以後打算做什麼?準備搞新聞工作嗎?”丹先生抬頭看他一眼說:“才怪呢!我非常喜歡寫作和報道新聞,而且也發表過一些作品,可是新聞工作盡報道些零零碎碎的消息,我懶得去做。”
拿破侖·希爾大約有5 年沒有聽到丹的消息,有一天晚上拿破侖·希爾忽然在新奧爾良遇到丹,當時丹是一家電子公司的人事主任助理,他向拿破侖·希爾表示了對這個工作的不滿。“喔!老實說我的待遇很高,公司有前途,工作又有保障,但是我根本心不在焉,我很後悔沒有一畢業就參加新聞工作。”
丹先生的態度反映出他對工作的厭煩,他對於許多事情都看不順眼。他將來根本沒有什麼前途,除非他立刻辭職,參加新聞工作。成功是需要完全投入的,隻有完全投入你真正喜歡的行業,才有成功的一天。
如果丹先生依照他的需求去做的話,他早就在新聞傳播事業上有成就了;而從長遠的眼光看來,他的待遇比目前高得多,又能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2.目標的長期化
我們必須掌握真正的目標,並擬定目標的過程,澄明思慮,凝聚繼續向前的力量。
你是否有一個目標或目的?你必須有一個,因為你難以達到你並未曾有的目標,正像要你從一個從未到過的地方回來一樣。
除非你有確實、固定、清楚的目標,否則你就不會察覺到內在最大的潛能,你永遠隻是“徘徊的普通人”中的一個,盡管你可以是個“有意義的特殊人物”。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流不定,隻會到達失望、失敗和喪氣的海灘。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買一間小屋,你必須先找出那座山,找出你想要的小屋現值,然後考慮通貨膨脹,算出5 年後這棟房子值多少錢;接著你必須決定,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你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隻是說說,夢想就可能不會實現。夢想是愉快的,但沒有配合實際行動計劃的模糊夢想,則隻是妄想而已。
你做任何事都有你的理由嗎?
你有過明確的目標嗎?
你的目標是具體的還是泛泛的?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目標必須是長期的、特定的、具體化的、遠大的。
沒有長期的目標,你可能會被短期的種種挫折擊倒。
理由很簡單,沒人能像你一樣關心你成功。
你可能偶爾覺得有人阻礙你的道路,而故意阻止你進步,但實際上阻礙你進步最大的人就是你自己。其他人可以使你暫時停止,而你是你唯一能永遠做下去的人。
如果你沒有長期的目標,暫時的阻礙可能構成無法避免的挫折。家庭問題、疾病、車禍及其他你無法控製的種種情況,都可能是重大的阻礙。在稍後的章節中,你會知道如何去麵對消極的情況做出正確的反應。你會學到一次挫折(不管多嚴重)可以是進步的踏腳石,而不會是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