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希望帶領團隊獲得成功,應該永遠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奮力跳起來才能夠得著的“蘋果”,樹立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目標。
成功學始祖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設定了過高的標準,完不成會讓人失去信心;設定過低的標準,輕而易舉地完成,會讓人產生惰性,久而久之會失去鬥誌。
目標的設定一定要有高度,是讓自己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
有一個青年,他很有理想。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當時,智者正在自己的果樹園裏采摘蘋果,他沒有給青年什麼好的建議,而是讓他幫自己將高掛在樹梢的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摘下來。
盡管這個青年的個子並不算矮,他也很努力,但還是無法摘到那個大蘋果。他有些失望,麵露難色。智者看到這一切,對青年人說:“年輕人,你為什麼不跳起來試一試呢?”青年聽了智者的話,跳了一次,沒有摘到,跳了第二次,依然沒有摘到蘋果。第三次,他稍微休息了一下,順便調整了自己的情緒,然後,突然奮力一跳,那個大蘋果就輕鬆地被他握在手中了。
在摘到蘋果的一刹那,青年的心中也同時一亮,他終於明白,智者是在告訴他:一個人如果要想成功,就必須學會跳起來采摘那些看起來高不可取的“蘋果”。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這個故事給了主管設定、完成“目標”的思考:製訂出一個具有超越性、挑戰性的目標,能更好地體現團隊的價值,並使之取得更大的成功。
主管希望帶領團隊獲得成功,應該永遠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奮力跳起來才能夠得著的“蘋果”,樹立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目標。主管設定較高的目標能使團隊在完成目標的同時,朝著更高的趨勢前進,踏上更高的台階,進而滿足需求與願望。
生活中我們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事情:
如果一個學生,隻為分數而學習,他也許能夠得到好分數。但是,如果他為知識而學,他就能夠得到更好的分數和更多的知識。
如果一個商人,整天為做生意而努力,他可能會賺很多錢。但是,如果他想通過做生意來幹一番事業,那麼他就有可能不僅賺很多錢,而且會幹一番大事。
如果一個主管,整天隻為薪水而工作,他有可能隻能得到一筆很少的收入。但是,如果他是為了整個團隊的前途而工作,那麼他不僅能夠得到可觀的收入,還能得到自我滿足和下屬的尊重。他對公司所做的貢獻越大,就意味著他個人所得到的回報越多。
主管製訂目標隱藏著一定的管理智慧。如果主管完成一個任務,就要加大20%來定目標。這句話的意思是主管定目標要稍高於團隊的實際能力。如果連跳了也摘不到,就容易使人灰心沮喪,喪失鬥誌。
製訂目標不能不切實際。主管不能為了製訂有挑戰性的目標,就不根據團隊的實際能力,製訂一些下屬遙不可及的目標。誌大才疏、好高騖遠是不稱職的主管所為。拿破侖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這份理想固然值得誇獎,但是目標製訂得太高太急,明顯脫離現實,等於毫無意義的空談。拔苗助長的故事我們都聽過,一口吃一個胖子是不現實的事情。
好主管定目標就要像摘蘋果一樣,高處的蘋果又大又紅,隻要跳一跳就能摘到。英國詩人布朗寧在《一個數學家的葬禮》中寫道:實事求是的人要找一件小事做,找到事情就去做;空腹高心的人要找一件大事做,沒有找到則身已故去。實事求是的人做了一件又一件,不久就做了100件;空腹高心的人一下就要做百萬件,結果一件也未實現。布朗寧的這首詩生動地說明了製訂的目標必須“恰當”、“現實”。一個合理的目標能夠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督促下屬努力工作,充滿鬥誌。
身為主管要想帶領團隊完成120%的目標,自己還要以身作則。在主管製訂目標、下定決心為了某一目標而奮鬥的時候,一定不要給自己留餘地、留後路,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因為在目標的實現過程中,團隊有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沒有勇氣堅持,必然被困難擊垮。
另外,當人身陷絕境的時候,最容易激發潛能。我們常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這個道理。主管在帶領下屬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要對自己有信心,對團隊有信心。決心是團隊戰勝困難、實現目標的重要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