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做的事情不要推給下屬(1 / 1)

主管因為某些原因,把不想做的事情讓下屬來完成,下屬會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就會消積怠工。

身為主管應該清楚哪些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哪些是下屬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看自己的喜好,或者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主管做事的標準應該是“該不該”,而不是“想不想”。

如果是主管應該做的事情,自己就應該承擔,不要推卸給別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管都不願意做的事情,下屬難道就應該喜歡做嗎?下屬當然有理由產生不滿的情緒,這是人之常情。

主管有權力不公平地對待下屬,但主管這種不公平的態度,將會是“自食其果”。而且,進一步說,主管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很多主管就是被“想不想”害了。這些主管喜歡做便做,不喜歡做便推給下屬做,但是很多時候主管不想做的正是自己應該做並且需要做的事情。如果主管應該做的事不做,那就會給團隊帶來矛盾。

現在很多主管嘴上總掛著這句口頭禪:“照我說的做。”這是主管的下下之策。主管的上上之策是——照我做的做。這才有利於主管在下屬心中樹立威信。主管因為某些原因,把不想做的事情讓下屬來完成,下屬會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慢慢就會消積怠工。

主管應該努力成為下屬學習的榜樣。很多時候,下屬的行動就是看著上司怎麼做,上司的一切行動就傳達出對下屬的要求。如果一遇到困難,主管就躲起來,怎麼可能激發出下屬的工作活力呢?

麵對工作縮頭縮尾,則是主管無能、怯弱的表現。身為主管要有敢為人先的領導才能,凡事以身作則,否則隻是領導徒有虛名。要想成為下屬心目中的領導,主管就要紮紮實實做出個樣子來。

修身、治國、平天下。修身為第一位,也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修身的根本在於正心。主管要有很強的責任意識,不要因為自己是領導,就濫用權力驅使下屬做連自己都不喜歡的事情。主管要端正心態,敢於承擔責任,率先挑戰有難度的工作。主管隻有心正而後才能身正,身正而後才能贏得下屬的支持,整個團隊才能按照好的方向發展。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主管,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才有資格去影響別人。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主管對待工作都一副能推就推的樣子,下屬怎麼會心甘情願地好好工作?敢於承擔功過是良好的領導形象的決定因素。主管自己先紮紮實實地做出個樣子來,才能帶領團隊創造更高的業績。

曹操在壽春大戰袁術後曾發生過這麼一件事:在班師回府時,路經一帶麥田,曹操傳令大小將校,不得踐踏麥禾,違者處斬。事也奇巧,曹操的坐騎受驚亂跑,踩壞了大片麥田。事情發生後,曹操不願踐踏自己製定的法紀,便找來行軍主簿,要他依法處治自己,主簿不敢,曹操深明大義說:“吾自製法,吾自犯之,何以服眾?”於是抽劍就要自刎。眾人再三勸說後,曹操於是采取了個折中的辦法:割發代首。三軍看曹操如此,哪裏還敢不聽話。而曹操當年在軍中能享有較高的威望,也不是靠著一張嘴忽悠來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能從自己做起,以此使將士心服口服,樹立了身為領導者的威信。

下屬常常會模仿上司的工作習慣,不管其工作習慣是好還是壞。比如一位主管常常遲到,吃完午飯後遲遲不回辦公室,打起私人電話沒完沒了,不時因為各種原因而中斷工作,一天到晚眼睛直盯著牆上的掛鍾。那麼,他的下屬大概也會如法炮製。

當然,主管身上的優點也是可以影響下屬的。作為一名主管,你重任在肩,你的職位越高,越應重視給人留下適當的印象。因為主管總是處於眾目睽睽之下,所以你在采取行動時務必要考慮到這一點。主管能夠迎難而上,不懼怕困難,對工作認真負責。過不了多久,他的下屬就會照著他的樣子去做。如何在下屬心中樹立自己的領導能力,是每一位主管都應該認真對待的問題。

主管總是希望下屬能夠好好工作,多多工作,主管站在那裏口沫橫飛地鼓動著下屬,但是下屬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主管本人不能好好對待工作卻要求下屬努力進取,即使說得再振振有詞,下屬也是不為所動,還會把上司當做偽君子。

是誰的工作,就應該讓誰來承擔。那些把不願意做的事情推給下屬的主管,是隻圖一時輕鬆的笨領導。在下屬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十分不容易,但是要想惹得下屬反感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身為主管要嚴格要求自己,起帶頭表率作用,才能夠服眾。更何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隻有自己願意做的事,才能要求別人也去做;隻有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別人也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