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總有被吃完的時候,捕魚的技術卻可以讓人永遠有魚吃。主管亦如此,不能僅僅指導、幫助下屬完成任務,而要讓下屬學會自己去完成。
一個主管不僅要對企業、上級承擔責任,也要對自己的下屬承擔責任。現在在流行的眾多領導風格中,有一種是教練式領導,即通過培養下屬來提升自己的成就,為自己培養得力助手,這可以成為許多主管采納的一種領導風格。
身為主管每天需要處理很多的工作,應該把最重要的工作留給自己親自處理,而那些次要的工作可讓下屬代勞。這就存在一個問題:下屬有能力把工作做好嗎?在職場上,很多主管隻是對下屬進行簡單的“給予型”培養,短期內會比較有效,但是絕對不利於下屬的長期發展,也不利於公司的發展。
湯姆是美國佛羅裏達州的一家麥當勞連鎖店的經理。在他的名片上沒有表明自己的職位,而隻印著“教練”兩個字。
於是,有人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會用“教練”這個稱呼?
答:我認為,店經理首先要培養自己的下屬,才有可能實現銷售和利潤的目標,所以人員發展是我的使命,我很喜歡“教練”這個稱呼。
問:平時,您有多少時間用於你所說的“人員發展”?
答:大約30%吧。您知道,我們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值班、成本控製、關注競爭對手、開會、各種報表、促銷活動、服務等等。我認為這些事都跟人有關,得關注人們會不會做這些事,如果他們不會做,就得教他們去做。
問:您在人員發展方麵主要做哪些工作?
答:我自己兼任培訓經理。我每個月都要重新確定員工的培訓需要,製訂培訓計劃,排定培訓班表,然後就是實施培訓並評價培訓的成果。除此之外,我會教他們如何處理顧客的投訴。每次處理顧客的投訴時,我的身邊總是會坐著一位工作夥伴,那就是讓他學習。我甚至會教他們如何主持一個有效的會議,如何分析財務報表……
問:您的下屬如何評價您這位“教練”?
答:哦,不是很清楚。我想,最起碼他們不會討厭我。我和他們在一起工作很開心,他們在不斷地成長,我感到很欣慰。
教練式主管不會死抱著那一點工作技巧,而是把解決問題的技巧交給下屬,把下屬培養成為能夠獨當一麵的人才。主管的責任之一正是引導下屬去工作並指導下屬如何工作。
好主管有著更開放的領導觀念和思維習慣。他們不僅要求自己應該具備卓越的能力,還要求下屬像自己一樣,悉心教育和培養下屬的工作能力。在下屬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主管本人也會變得輕鬆很多。
“世界第一CEO”傑克·韋爾奇也曾經說過:“我的主要工作是培養人才。我就像一個園丁,給公司750名高層管理人員澆水施肥。”有的主管不太喜歡和下屬分享自己的工作技巧,但又不能不好好完成工作,最後的解決辦法就是自己盡可能多地承擔工作。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主管工作能力再強,當他被瑣事攪得心煩意亂、弄得體力不支的時候,也無法很好地完成工作。身為主管要對工作負責,對公司負責,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管理能力限製了個人能力的發揮也不是一個好主管。
就像湯姆所說:“店經理首先要培養自己的下屬,才有可能實現銷售和利潤的目標。”主管的績效和下屬的績效是緊密相連的,因此主管和下屬的關係是績效夥伴關係,下屬的績效直接影響著主管的工作績效。主管為了更高的工作績效,解放自己,主管教會下屬工作技巧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湯姆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和下屬有著不錯的上下級關係。這是因為湯姆本著對下屬負責的態度,指導他們完成工作,教授他們工作技巧。一個好主管為下屬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幫助下屬不斷地成長。
古語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總有被吃完的時候,捕魚的技術卻可以讓人永遠有魚吃。主管亦如此,不能僅僅指導、幫助下屬完成任務。隻有能夠讓下屬不斷成長,不斷提高下屬知識、能力的主管,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好主管,才能受到下屬的擁戴,同時也會獲得自己上司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