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會計舞弊?(1 / 1)

當公司的財務穩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威脅時,或當承受異常壓力或受到經濟利益驅使時,公司就會運用各種舞弊手段來粉飾會計報表,以達到各種經濟目的。本節我們就對會計舞弊做相關介紹。

首先,我們來對會計舞弊有個初步的認識。公司會計報表中的錯報可能是由錯誤引起的,包括金額或披露內容的漏報。例如,報表編製過程中偶然出現的計算失誤,以及在運用與計量、確認、分類、表達或披露有關會計原則時的失誤等。舞弊則是指導致會計報表產生不實反映的故意行為。會計工作中的舞弊與錯誤的根本區別在於所涉行為是故意還是非故意的。

其次,我們來看會計舞弊的分類。公司會計舞弊行為按照舞弊主體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管理當局(經營者)舞弊和會計人員舞弊兩大類。管理舞弊是指公司管理當局中一個或多個成員操縱公司會計信息生成或披露而發生的舞弊行為;會計人員舞弊是指公司的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自己或與公司外部的第三者進行串通、故意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行為。

再次,我們從它的目的來看,公司會計舞弊通常是與舞弊的動機和潛在的機會相聯係的。舞弊的動機有經濟性和非經濟性之分,但經濟利益驅使是公司會計舞弊的最根本原因。當公司的財務穩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威脅,或當承受異常壓力或受到經濟利益驅使時,公司就會運用各種舞弊手段來粉飾會計報表,以達到各種經濟目的。

無論是何種舞弊,都有可能涉及被審計單位內部或與外部第三方的串謀,而它的目的則是為特定個人或利益集團獲取不當或非法利益。具體而言,會計舞弊的行為特征有如下幾個方麵:

1.虛構業務內容,虛列憑證,製造虛假餘額

這是一種常見的形式,舞弊通過改動憑證或直接虛列支出進行,如財務人員利用企業偷逃個人所得稅的做法,將工資虛擬名單中增加名字和金額,以達到貪汙的目的。有時財務人員將銀行存款日記賬餘額故意算錯,用轉賬支票套購商品或者擅自提現等。

2.商業企業用往來賬戶偷逃稅款

按照規定,一般納稅人的進項稅額在款項付訖後才可抵扣。為了逃避稅款,在款項不足付款或不願付款的情況下,企業領導授意財務人員,用以往年度或已下賬的付款存根或未用支票存根對日期進行改動,作為抵扣付款憑證,這是企業套取稅款的一種非法的舞弊行為。企業賒銷商品而產生的應收賬款,本應及時收回,但購貨單位為了長期占用應付貨款,銷售企業經銷人員和財務人員為了從購貨單位謀取私利,而合謀長期拖欠貨款,造成企業應收銷貨款長期掛賬。有些企業將外單位還款不衝銷往來賬,而是截留並轉移他處,再通過壞賬損失擠列管理費用。

3.隱瞞收入,虛報損失

企業向供貨單位購買貨物後,取得了藍字發票,但又因故將貨物退回,取得了紅字發票,而財務人員用藍字發票計入“應付賬款”而將紅字發票隱瞞,然後尋機轉出,貪汙此筆款項。企業利用預收賬款將尚未實現的收入提前做收入處理,虛報商品銷售收入,調節利潤;或將預收賬款長期掛賬,不做銷售處理,以達到偷逃稅金的目的。

4.調節費用和利潤,以達到不同的目的

如:企業的在建工程試運轉過程中所取得收入扣除稅金後應衝減在建工程成本,但企業為了調整利潤,在“其他應付款”中掛賬,或者企業為了控製當年實現的利潤,采取在建工程提前報決算、提前轉固定資產、提前計提折舊的方式以虛增費用或減少利潤。利用“預提費用”科目達到企業所要的目的,也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手段。如:有些企業為了達到繼續享受國家稅收優惠的目的,采取虛列預提費用的方式來人為地調節利潤,對早已提足的大修理費用支出一直在預提費用中列支,做成“真盈假虧”的假象;有些企業對已預提完畢的預提費用支付時不轉銷,並將其重新進入成本費用賬戶,以達到增加當期費用的目的;有的公司為了粉飾業績,人為虛增銷售對象及交易,對並不存在的銷售業務按正常的銷售程序進行模擬運轉,不惜多繳納一些稅金;或對有一定銷售業績的客戶,在原銷售業務的基礎上虛構銷售業務,使得公司在該客戶名下確認的收入遠遠超過實際銷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