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前麵的內容,我們對我國稅收有了初步的認知,而我們了解它的目的就是合理運用它使之做到對企業有利,那麼究竟怎樣做企業稅收籌劃呢?在接下來的內容裏我們將介紹到。
首先,大致來看,有效的稅收籌劃,可通過利用稅收優惠、稅收彈性等方法,實現直接減輕稅收負擔、獲取資金的時間價值、實現涉稅零風險、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維護主體的合法權益等目標。但是,由於企業所處環境、內部經營與管理狀況以及人員素質的千差萬別、千變萬化,導致許多理論上切實可行的稅收籌劃方案在實踐中產生微不足道的作用,甚至是適得其反的效果。那麼,影響稅收籌劃有效性的因素究竟有哪些?企業應該如何對症下藥,獲得預期收益呢?
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它應該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1.了解稅務機關的工作程序
稅法強製性能特點,決定了稅務機關在企業稅收籌劃有效性中具有關鍵作用。然而,無論哪一稅種,都在納稅範圍的界定上留有餘地。隻要是稅法未明確的行為,稅務機關有權根據自身的判斷認定是否為應納稅行為。這也給企業進行稅收籌劃增加了實際難度。因此,在日常稅收籌劃中,稅收籌劃人員應保持與稅務部門密切的聯係與溝通,在某些模糊或新生事物的處理上得到其認可,再進行具體的籌劃行為,這是至關重要的第一點。第二,通過密切的聯係與溝通,能夠盡早獲取國家對相關稅收政策的調整或新政策出台的信息,及時調整稅收籌劃方案,降低損失或增加收益。第三,通過對其工作程序的了解,在整個稅收籌劃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分清輕重緩急,避免或減少無謂的損失。
2.先讓領導了解稅收籌劃
開展稅收籌劃,管理層能否樹立起節稅意識是關鍵。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它的營利性,它追求的是稅後收益的最大化,理所當然應該推崇稅收籌劃的運用。但是,在現實的法人治理結構中,經營管理層往往不是企業的股權所有者,在這種現狀下,管理層會鑒於自已的政績、考核激勵機構先進因素,考慮的大都是企業利潤總額的最大化,而利潤總額的最大化與稅後收益的最大化又經常是一對矛盾體。稅收籌劃作為一項嚴密細致的規劃性工作,必須依靠自上而下的緊密配合,離開了決策的支持,就毫無意義可言。
3.要有高素質的管理人員
稅收籌劃實質是一種高層次、高智力型的財務管理活動,是事先的規劃。經營活動一旦發生後,就無法事後補救。因此,稅收籌劃人員必須要具有綜合素質,還要有稅收、會計、財務等專業知識,並需全麵了解、熟悉企業整個投資、經營、籌資活動,從而預測出不同的納稅方案,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而做出最有利的決策。在既定的稅收籌劃方案的規劃與指導下,各級管理、業務、會計人員都應嚴格照章辦事,規範操作,使各項行為朝著同一目標行動。
4.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現實生活中,稅收籌劃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稅收籌劃的手續與形式也是多樣的。因此,在稅收籌劃過程中,應把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選擇最合適的稅收籌劃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此外,要用長遠的眼光來選擇稅收籌劃方案。有些稅收籌劃方案在某一時期稅負最低,但卻不利於其長遠的發展。例如,有學者提出在"固定資產折舊與存貨計價"上采用會計核算上選擇利潤最大化的攤銷或成本結轉方法,利用"遞延稅款"科目反映所得稅的時間性差異,使得近期所得稅快速減少,而未來所得稅急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