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籌資
並購一家掌握有大量資金盈餘但股票市價偏低的企業,可以同時獲得其資金以彌補自身資金的不足。由於資產的重置成本通常高於其市價,在並購中企業熱衷於並購其他企業而不是重置資產。在有效市場條件下,反映企業經濟價值的是以企業盈利能力為基礎的市場價值而非賬麵價值,被兼並方企業資產的賣出價值往往出價較低,兼並後企業管理效率提高,職能部門改組降低有關費用,這些都是並購籌資的有利條件。當前許多國有企業實施的技術改造急需大量發展資金投入,因此,采取產權流動形式使企業資產在不同方式下重新組合,盤活存量以減少投入,迅速形成新的生產力。舉例來說,在香港注冊上市的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拆資6000萬元收購了上海霞飛日化公司,為我國企業探索了一條間接利用外資、發展國產品牌的新路。霞飛雖然擁有馳名商標的優勢,但是由於缺乏資金,仍然發展緩慢;並購完成後,注冊香港的公司作為向海外融資的途徑。
3.企業價值增值
通常被並購企業股票的市盈率偏低,低於並購方,這樣在並購完成後,市盈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股價上升使每股收益得到改善,提高了股東財富價值,因此,在實施企業並購後,企業的絕對規模和相對規模都得到擴大,控製成本價格、生產技術和資金來源及顧客購買行為的能力得以增強,能夠在市場發生突變的情況下降低企業風險,提高安全程度和企業的盈利總額。同時企業資信等級上升,籌資成本下降,反映在證券市場上則使並購雙方股價上揚,企業價值增加,並產生財務預期效應。
4.利於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我國金融體製改革和國際經濟一體化增強,使籌資渠道大大擴展到證券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許多業績良好的企業出於壯大勢力的考慮往往投入到資本運營的方向而尋求並購。
5.投機
企業並購的證券交易、會計處理、稅收處理等所產生的非生產性收益,可改善企業財務狀況,同時也助長了投機行為。在我國出現的外資並購中,投機現象日漸增多,他們以大量舉債方式通過股市收購目標企業股權,再將部分資產出售,然後對目標公司進行整頓再以高價賣出,充分利用被低估資產獲取並購收益。
6.財務預期效應
由於並購時股票市場對企業股票評價發生改變而影響股價,成為股票投機的基礎,而股票投機又促使並購發生。股價在短時期內一般不會有很大變動,隻有在企業的市盈率或盈利增長率有很大提高時,價格收益比才會有所提高。但是一旦出現企業並購,市場對公司評價提高就會引發雙方股價上漲。企業可以通過並購具有較低價格收益比但是有較高每股收益的企業,提高企業每股收益,讓股價保持上升的勢頭。在美國的並購熱潮中,預期效應的作用使企業並購往往伴隨著投機和劇烈的股價波動。
7.追求最大利潤和擴大市場
企業利潤的實現有賴於市場,隻有當企業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在市場上為顧客所接受,實現了商品和服務向貨幣轉化,才能真正實現利潤。與利潤最大化相聯係的必然是市場最大化的企業市場份額最大化。由於生產國際化、市場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的發展而使一些行業的市場日益擴大,並購這些行業的企業得以迎接國際開放市場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