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並購的動因(1 / 3)

企業並購是一種重要的投資活動,就單個企業的並購行為而言,會有不同的動機和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不同企業根據自己的發展戰略確定並購的動因。本節我們就來介紹並購的動因。

不同企業根據自己的發展戰略確定並購的動因,但其動因主要有效應動因和一般動因兩大類。具體如下:

1.並購的效應動因

在並購動因的一般理論基礎上,提出許多具體的並購效應動因。主要有:

(1)韋斯頓協同效應

該理論認為並購會帶來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提高,最明顯的作用表現為規模經濟效益的取得,常稱為1+1>2的效應。

(2)市場份額效應

通過並購可以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控製能力,通過橫向並購,達到由行業特定的最低限度的規模,改善了行業結構,提高了行業的集中程度,使行業內的企業保持較高的利潤率水平;而縱向並購是通過對原料和銷售渠道的控製,有利地控製競爭對手的活動;混合並購對市場勢力的影響是以間接的方式實現,並購後企業的絕對規模和充足的財力對其相關領域中的企業形成較大的競爭威脅。

(3)經驗成本曲線效應

這些經驗包括企業在技術、市場、專利、產品、管理和企業文化等方麵的特長。由於經驗無法複製,通過並購可以分享目標企業的經驗,減少企業為積累經驗所付出的學習成本,節約企業發展費用,在一些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較高的企業,經驗往往是一種有效的進入壁壘。

(4)財務協同效應

並購會給企業在財務方麵帶來效益,這種效益的取得是由於稅法、會計處理慣例及證券交易內在規定的作用而產生的貨幣效益,主要有稅收效應,即通過並購可以實現合理避稅;股價預期效應,即並購使股票市場企業股票評價發生改變從而影響股票價格。並購方企業可以選擇市盈率和價格收益比較低,但是有較高每股收益的企業作為並購目標。

2.企業並購的一般動因

企業並購的直接動因有兩個:一是最大化現有股東持有股權的市場價值;二是最大化現有管理者的財富。而增加企業價值是實現這兩個目的的根本,企業並購的一般動因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獲取戰略機會

並購者的動因之一是要購買未來的發展機會;當一個企業決定擴大其在某一特定行業的經營時,一個重要戰略是並購那個行業中的現有企業,而不是依靠自身內部發展。原因在於:第一,直接獲得正在經營的發展研究部門,獲得時間優勢,避免了工廠建設延誤的時間;減少一個競爭者,並直接獲得其在行業中的位置。第二,是市場力的運用,兩個企業采用統一價格政策,可以使他們得到的收益高於競爭時的收益,大量信息資源可能用於披露戰略機會,財會信息可能起到關鍵作用,如會計收益數據可能用於評價行業內各個企業的盈利能力;可被用於評價行業盈利能力的變化等,這對企業並購十分有意義。

(2)發揮協同效應

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領域:在生產領域,可產生規模經濟性,可接受新技術,可減少供給短缺的可能性,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產能力;在市場及分配領域,同樣可產生規模經濟性,是進入新市場的途徑,擴展現存分布網,增加產品市場控製力;在財務領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稅收利益,開發未使用的債務能力;在人事領域,吸收關鍵的管理技能,使多種研究與開發部門融合。

(3)提高管理效率

其一,企業現在的管理者以非標準方式經營,當其被更有效率的企業收購後,更替管理者而提高管理效率。當管理者自身利益與現有股東的利益更好地協調時,則可提高管理效率,如采用杠杆購買,現有的管理者的財富構成取決於企業的財務成功,這時管理者集中精力於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其二,如果一個企業兼並另一企業,然後出售部分資產收回全部購買價值,結果以零成本取得剩餘資產,使企業從資本市場獲益。

(4)獲得規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