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正確理解並掌握采購核算,就必須了解采購核算中的一些術語及其概念、理論。究竟該如何進行采購核算呢?本節我們就將介紹到。
首先,進行采購核算的學習知識前,要明確采購的概念。在財務管理中,采購(Purg)就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條件下從供應市場獲取產品或服務作為企業資源,以保證企業生產及經營活動正常開展的一項企業經營活動。
其次,了解了采購的概念之後,就必須了解采購的流程。所謂的采購流程主要包括收集信息、詢價、比價、議價、評估、索樣、決定、請購、訂購、協調與溝通、催交、進貨檢收、整理付款。
1.在采購活動中,采購數量計算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采購數量計算如下:本期應采購數量=本期生產需用量+本期末預定庫存量-前期預估庫存量-前期已購未入庫數量。
2.采購數量往往涉及到價格問題,可以說,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采購的數量,因此,怎樣合理降低采購成本就成為采購流程中最為棘手的難題。關於如何合理降低采購成本,我們認為應遵循以下步驟:事先製訂合理的采購計劃,查詢當前市場行情,掌握影響成本的因素和事件。事中尋找多家合格廠商的報價,製作底價或預算,運用議價技巧;事後選擇價格適當的廠商簽訂合約,利用數量或現金折扣。
3.采購價格的高低往往是由采購的一係列鏈條的各個環節所構成的。采購價格主要有以下構成:供應商成本的高低,規格與品質,采購物料的供需關係,生產季節和采購時機,交貨條件,付款條件。
價格隻是采購商品成本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采購商品的成本是由許多方麵組成的,究竟有哪些?主要有以下因素構成:工程或製造的方法,所需的特殊工具、設備,直接及間接材料成本,直接及間接人工成本,製造費用或外包費用,營銷費及稅捐、利潤。
合適的價格往往是促成采購活動的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那麼,什麼才是合適的價格?這一點,我們是這麼認為的:采購價格應以達到適當價格為最高目標,采購員必須依照采購要求,根據市場行情,分析物料的質量狀況和價格變動情況,選擇物美價廉的物料進行購買。
采購價格的判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涉及到方方麵麵的因素,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難題。那麼,如何判斷采購價格是否合理?如何把這種正確的判斷化為己用?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進行成本分析,價格分析,市場調研,多家廠商報價。
產品的價格很多時候是由供應商決定的,因此,尋找合適的供應商是采購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料,以公開征求的方式,通過同業介紹、閱讀專業刊物、協會或采購專業顧問公司、參加產品展示會等辦法找到合適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