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讓他慢慢地成長:“慢養”教出20年後好性格的男孩(2 / 3)

曉峰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從小跟著媽媽長大。媽媽整天忙於照料店裏的生意,陪他的時間不多,因此特別擔心他會“變壞”。

上初中後,曉峰的學習任務重了,媽媽跟他交流的時間就更少了。媽媽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一天跟孩子說不上幾句話,這樣孩子要不就會自閉,要不就會走歪路。

思前想去,媽媽給自己和兒子各買了一部能上網的手機,每天都會抽孩子有空的時間跟他發短信、聊QQ。用這樣的方式,兒子把學校裏趣聞、內心裏的疑惑都告訴了媽媽。而媽媽,也用這種交流方式,陪伴兒子走過了初中、高中。現在曉峰大學畢業了,還跟媽媽保持著這樣的交流方式。

歸根到底,與孩子進行心靈的交流,這才是“慢養”的精髓。孩子需要物質,但更需要與父母心與心的溝通。所以,無論你的工作再忙,無論你的生意再大,也別冷落了家裏的那個“小王子”!

家長要多一點耐心,孩子的成長無法速成

鬧鬧的好奇心特別重,看到媽媽給他買的玩具小車,就會問為什麼小車會自己走;看到毛毛熊躺在沙發上,就會問是不是毛毛熊生病了……

爸爸媽媽工作忙,一開始還耐心地告訴他,後來慢慢便不管了。

鬧鬧長大一點後,好奇心開始不局限於問了,而是開始“研究”。鬧鬧的研究方式是動手,他把小火車用小錘子砸爛,把毛毛熊用剪刀“解剖”,爸爸媽媽為此非常頭痛。

這天,鬧鬧又闖禍了,他趁著爸爸在外麵洗車的工夫,把爸爸的手表拆開了。當然,鬧鬧不是專業的修表匠,而是“暴力拆解”。洗完車的爸爸回來非常生氣,看到自己好幾千塊錢的手表,變成了一堆小零件,一氣之下把鬧鬧打了一頓。

鬧鬧哭了半天,從此以後變得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見了爸爸還躲躲閃閃的。這時候,爸爸才知道,自己當時太急了,鬧鬧到現在還不知道為什麼挨打呢。

小男孩比較調皮,事例中的鬧鬧因為好奇,破壞了爸爸心愛的手表。爸爸沒有耐心地告訴鬧鬧這種破壞行為的錯誤,而是一氣之下粗暴地把他打了一頓,結果使鬧鬧的心理蒙上了陰影,失去了原有的天真爛漫。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對男孩的教育不要著急,孩子自有其成長過程,家長對此必須沉住氣。還有,家長對男孩的教育要有耐心,不要怕他成長得慢。要給男孩犯錯的機會,給男孩成長的時間,這就如煲湯一樣,要用文火慢慢地煲。

也許你會覺得,快速教育才符合當下節奏,才能培養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然而,生活不是童話,男孩的教育無法速成,不經曆歲月的種種磨礪和錘煉,不經曆父母的耐心打造,男孩這塊鋼鐵又如何煉成?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隻有文火慢燉,才能把男孩打造成百煉成鋼的精英。如果家長僅僅寄希望於短時間的教育,那麼,就太急於求成了,欲速則不達,甚至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影響男孩的健康成長。

那麼,什麼才是家庭教育中的“文火?”

1.家長忍住自己的急性子

有的家長自己是“急脾氣”,幹什麼都圖一個快字。然而教育男孩不是練武術,以快為尊、唯快不破。對男孩的教育,缺乏耐心可不成。

拿著一大一小兩個蘋果,母親問熠熠:“要大的還是要小的。”

熠熠本能地說:“要大的。”

媽媽一聽,立刻板起臉來把熠熠批評了一頓:“小小年紀,就知道要大的,不知道應該把大的留給媽媽嗎?人家孔融跟你一樣大的時候,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你倒好,等你大了媽媽還能指望你養老嗎?”

熠熠蘋果沒吃到,卻吃了一頓訓斥,委屈地哭了起來。哭夠了,他悄悄地問爸爸:“恐龍也吃梨嗎?”

爸爸愣了,疑惑地說:“什麼恐龍?有的恐龍吃草,有的恐龍就隻吃肉。”

“可是,媽媽說恐龍四歲的時候就把大梨讓給哥哥吃。”

“哦,”爸爸這次明白了,“你說的是孔融吧,來爸爸給你講講他的故事……”

故事中的媽媽,出發點是好的,教育兒子懂得謙讓,懂得想著別人。然而,她的脾氣太急躁,兒子還不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你拿這個教育他有用嗎?所以,哪怕你的情緒再急躁,也不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表現出來。

2.忍忍火,先別急責罰

通常來說,父母選擇暴力對待孩子,往往都是一瞬間的事情。火一上來,就什麼都忘記了。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按捺住暴躁的情緒,讓自己忙點別的事情,那麼用不了多長時間,你的拳頭就會漸漸軟下來。

華子是個二年級的學生,這天放學回家後,他興高采烈地找到爸爸,說:“放學時老師叫我們幾個留下來值日掃地,可我們商量好回家看動畫片,就一窩蜂地跑了,把老師氣得在後麵直跺腳。”說罷,就擰開電視看動畫片了。

爸爸一聽,頓時來了脾氣,握著拳頭就想揍他。不過,他深知暴力的危害,於是強忍著,溫和地說了句“是嗎”,然後走出門去散步。

吃完晚飯,爸爸感到自己的情緒已經穩定,於是坐下來與華子麵對麵地溝通,讓孩子說說這事做得對不對。華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誠懇地向爸爸認錯。爸爸又問他:“那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華子說:“要向老師認錯,保證以後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學生。”看到孩子既承認了錯誤,又懂得如何改正,爸爸這才輕鬆地笑了。

試想,如果華子的爸爸一開始就打罵孩子,那麼結局一定不會如此完美。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當你怒不可遏的時候,不妨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等到火氣漸消時,再與他進行溝通。這樣,孩子既不會遭受皮肉之苦,又能吸取教訓。

3.耐心等待男孩成長

每個男孩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曆不成熟的階段,這是自然規律。不管他多聰明,成長都要一步一個腳印地來。在這個階段,家長要耐心等待他,不要急於伸手幫忙,也不要急於否定他們看似笨拙的“摸索”過程。

比如,孩子一開始係鞋帶的時候,往往不是係成父母期望的美麗的蝴蝶結,而是一個解不開的“疙瘩”。但是,父母不要著急,相信他一定可以學會,隻要耐心等待就好。

4.多給男孩一點欣賞

有一個小男孩參加一個電視節目,說自己的理想是當一個飛行員。主持人問他:“如果有一次,你駕駛的客機沒有燃料了怎麼辦?”那位小男孩說自己會背上降落傘跳出去。

主持人和觀眾都哈哈大笑,人人都以為這個孩子的意思是丟下乘客獨自逃生。但是主持人發現這個孩子的眼裏有淚光閃動。就多問了一句:“你為什麼要跳傘呢?”

結果這個小男孩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開飛機。”

在生活中,有的父母喜歡問自己的孩子:“兒子,我們老得走不動了的時候,你管不管我們啊?”也許孩子會一臉無辜地說不管,這個時候,作為父母千萬不要為此勃然大怒,說你個小家夥沒有良心。要知道,你的兒子隻是還沒明白自己的責任而已,等他長大了以後,不見得就一定不能成為孝子。對於認知水平有限的男孩,父母應該多給他一點時間,多給他一點欣賞,慢慢等他成熟起來。

父母要記得,教育孩子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就像煲湯一樣,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們必須平穩自己的心態,用和風細雨的態度引導男孩的成長。

水滴石穿,紮實打造男孩成功的根基

王獻之是曆史上的著名書法家,而他的父親王羲之,同樣也是赫赫有名的書法家。由於耳熏目染的緣故,在王獻之還很小的時候,就對書法產生了興趣。

有一次,王獻之去找父親,問能不能把寫好字的“秘訣”告訴他。於是,王羲之指著院裏的18口水缸說:“‘秘訣’就在這水缸裏,你練字能把這18口水缸裏的水用完,就知道了。”

等到三缸水用盡的時候,王獻之自以為差不多了。一天,他寫了一個“大”字,給父親看,父親什麼也沒說,在那個“大”字上加了一點。他又拿著這個“太”字給母親看,結果母親說:“我兒費盡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聽後,大為慚愧,那一點就是父親寫的。

從此以後,王獻之不再驕傲自滿,開始潛心鑽研,比以前還要努力,多年如一日,終於成為一位與父親齊名的大書法家。

父母要讓男孩知道,自古以來,沒有人可以輕鬆獲得成就,成功沒有捷徑可走,有多少付出才會有多少收獲。男孩吃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辛苦勞動換來的,男孩要想將來有所成就,也必須要自己踏踏實實地付出努力才行。如果讓男孩懂得了這樣的道理,那麼父母就是給他留下了一筆最寶貴的財富了,而這筆財富比留給他金錢、豪宅、名車都要有意義得多。

古今中外,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很少有守株待兔等來成功的,他們的成就無不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幹出來的。欲速則不達,隻有經年累月地積累,才能夠厚積薄發,成功那一刻令人矚目的耀眼光芒背後,是長期的辛勤積累。

孩子是父母栽下的一棵小小的樹苗,在愛的澆灌下成長,長成棟梁之才是每一個家長的殷切期望。我們都知道,拔苗助長隻能適得其反,而長勢過旺的樹苗也會根基不穩,材質不佳,無法擔當重任。

隻有那些經過了時間的積澱長成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棟梁之才。那一圈又一圈密密麻麻的年輪,無不見證著這棵幼苗成長過程中遭遇的風霜劍雨,和他每一步成長留下的堅實腳印。

所以說,要讓孩子成才,就不要讓他走“捷徑”,而要讓他一步一個腳印地經曆成長中的一點一滴。這就像建一座宏偉的大廈一樣,隻有把基礎打牢了,大廈才能站得高站得穩。因此,培養根基牢固的“男子漢”,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讓男孩從小懂得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的道理

父母可以現身說法,告訴男孩自己的奮鬥史,讓男孩懂得父母給他提供的良好生活條件都是通過努力,通過辛苦的勞動換來的。同時,還可以讓男孩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來換得報酬,比如讓男孩洗碗換取零用錢,等等。另外,還可以用一些生動的故事教育男孩,比如《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