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裏,維克多明白了:眼前年輕人是多年前一個顧客的兒子。他立即決定幫助這個小夥子。於是,他把小夥子請進了雅室,好好地讓他飽餐了一頓,並且還給了他返回去的路費。
不久,維克多便把這件事給忘了。過了十幾年,維克多的食品店越來越興旺,在美國開了許多家分店,於是他決定向海外擴展,可是由於他在海外沒有根基,要想從頭發展也是很困難的。
就在這時,維克多突然收到一封從墨西哥寄來的信,原來這封信正是多年前他曾經幫過的那個流浪青年所寫的。
年輕人已經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他在信中邀請維克多到墨西哥發展,與他共創事業,這真是讓維克多喜出望外。有了墨西哥熟人的幫助,維克多的連鎖店很快在墨西哥建立起來了,而且發展得異常迅速。
■ 哈佛啟迪 ■
我們的手有時可以推人一把,有時也可以拉人一把,推人一把可能置人於死地,拉人一把則可能救人於絕路;推人一把可能將人越推越遠,拉人一把則可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同樣能夠改變別人的命運,那麼我們為什麼不選擇拉人一把呢?
第145天 平時多想想別人的難處,多給別人幫助,就會處世順心
有一天,辛格和一個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某個山口,他們看到一個躺在雪地上的人。辛格想停下來幫助那個人,但他的同伴說:“如果我們帶上他這個累贅,我們就會丟掉自己的命。”
但辛格不願丟下這個人,讓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當他的旅伴跟他告別時,辛格把那個人抱起來,放在自己背上,他使盡力氣背著這個人往前走。漸漸地辛格的體溫使這個凍僵的身軀溫暖起來,那人活過來了。
過了不久,兩個人並肩前進。當他們趕上那個旅伴時,卻發現他死了——是凍死的。
辛格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給予了另一個人,使他保存了生命。而他那無情的旅伴隻顧自己,最後卻丟了性命。
需要幫助的人得到了幫助,他將獲得生存的力量和希望;同樣,給予幫助的人除了獲得心靈的愜意和滿足之外,往往也會得到意外的收獲。
■ 哈佛啟迪 ■
有些人吝於幫助別人,當自己遇到困難時,或處理自己難以處理的事情的時候,都希望別人能了解自己的處境,都想得到別人的幫助,但是卻不那麼容易遂願。所以,平時要多想想別人的難處,多給別人幫助,這樣你就會處世順心,沒有煩惱,遇到困難也不會怕了。
第146天 好取吝予,隻會讓自己失去更多的幫助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無論是多麼能幹的“獨行俠”,恐怕都不例外。同時,我們每個人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差不多都希望別人伸出援手,而拒絕別人幫助的人,恐怕沒有幾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天,大雪紛飛,滴水成冰,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正乘車回總部參加緊急軍事會議。
忽然,將軍看到一對法國老夫婦坐在馬路旁邊,凍得簌簌發抖。他立即命令身邊的翻譯官下車了解詳情。一位參謀急忙阻止說:“我們得按時趕到總部開會,這種事還是交給當地的警方處理吧!”
艾森豪威爾卻堅持說:“等到警方趕到的時候,這對老夫婦可能早已凍死啦!”
原來,這對老夫婦準備去巴黎投奔自己的兒子,但因為車子拋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正不知如何是好。
於是艾森豪威爾立即把這對老夫婦請上車,特地繞道將這對老夫婦送到家後,才風馳電掣地趕去參加緊急軍事會議。
艾森豪威爾的善心義舉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回報。原來,那天幾個德國納粹狙擊手虎視眈眈地埋伏在艾森豪威爾原本必經的那條路上,如果不是因為助人而改變了行車路線,他恐怕很難躲過那場劫難。
這個故事聽起來或許覺得太蹊蹺了,但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種得失取予歸因於冥冥中的力量,因為它實在是社會互動的必然。有取得就必然有給予。我們需要別人幫助,這就意味著必須有提供幫助的人。
■ 哈佛啟迪 ■
有一些人,好取吝予,對別人的幫助來者不拒,自己卻不願意慷慨地幫助別人,認為這是吃虧。如果社會上這樣的人多了,那麼,我們能夠獲得的幫助必然少了許多。
第147天 人一生最該做的就是幫助別人,最不該做的是貪圖不義之財
一個冬天的晚上,在美國奧爾巴尼市的醫院裏,一個商人的妻子不慎把皮包丟了。回到家才發現皮包丟失的商人,焦急萬分,連夜去醫院尋找。因為皮包裏不僅有10萬美金,還有一份十分機密的市場信息。
當商人趕到那家醫院時,他一眼就看到,夜晚清冷的走廊裏,靠牆根蹲著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瘦弱女孩,在她懷中緊緊抱著的正是妻子丟的那個皮包。原來,這個叫露西的女孩,是來這家醫院陪病重的媽媽治病的。相依為命的母女倆家裏很窮,賣了所有能賣的東西,湊來的錢還是僅夠一個晚上的醫藥費。因為沒有第二天住院的錢,露西和媽媽將會被趕出醫院。晚上,無能為力的露西在醫院的走廊裏徘徊,她天真地想請求上帝保佑,碰上一個好心人救救她的媽媽。
突然,一個從樓上下來的女人經過露西身旁,女人走到走廊盡頭時,腋下的一個皮包掉在地上,可能是她腋下還有別的東西,皮包掉了竟毫無查覺。當時走廊裏隻有露西一個人,她走過去撿起皮包,急忙追出門外,遠遠地看見那位女士已經上了一輛轎車揚長而去。
露西回到病房,當她打開那個皮包時,母女倆都被裏麵成遝的鈔票驚呆了。那一刻,她們心裏都明白,用這些錢可以治好媽媽的病。但很快,媽媽讓露西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丟包的人回來取。媽媽說,丟錢的人沒準會等著看病,一定很著急。你要記住,人一生最該做的就是幫助別人,最不該做的是貪圖不義之財。
商人盡了最大的努力,露西的媽媽還是拋下孤苦幼弱的女兒走了。露西念叨著媽媽最後說的話,她記住了自己最該做的和最不該做的事情,但她卻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商人收養了露西。
露西交還的錢包,不僅幫商人挽回了10萬美元的損失,更重要的是那份失而複得的市場信息,商人的生意如日中天,越做越大。
11年後,已經讀完大學的露西,協助已經成為富翁的商人料理事務。雖然富翁一直沒委任露西任何實際職務,但在長期的曆練中,富翁的智慧和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使露西成了一個成熟的商業人才。到富翁晚年時,他的很多意向和決定,都要征求露西的意見。
在富翁臨危之際,他留下的遺囑是這樣的:認識露西母女之前我就已經很有錢了,可當我站在貧病交加卻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麵前時,我發現她們最富有,因為她們恪守著至高無上的人生準則,這正是我作為商人所容易缺失的,是她們使我領悟到了人生最大的資本是品行。我收養露西既不是為知恩圖報,也不是出於同情,而是請了一個做人的楷模。有露西在我的身邊,生意場上我會時刻銘記,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什麼錢該賺,什麼錢不該賺。這也就是後來,我的業績興旺發達的根本原因。我死後,我的億萬資產全部留給露西繼承。這不是饋贈,而是為了我的事業能更加輝煌昌盛。我深信,我聰明的兒子能夠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
當富翁在國外的兒子回來,仔細看完這樣一份令人驚奇的遺囑後,他毫不猶豫地在財產繼承協議書上簽了字:“我同意露西繼承父親的全部資產,隻請求露西能做我的夫人。”露西看完富翁兒子的簽字,略一沉吟,也提筆簽了字:“我接受先輩留下的全部財產,包括他的兒子。”
■ 哈佛啟迪 ■
感恩之心是一粒美好的種子,它可以將幸福帶給苦難,將財富帶給貧窮。但隻有耕耘才會有收獲,隻有先播種愛心,才有大家的感恩之愛。人一生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我們都需要記住最該做的和最不該做的事。
第148天 隻要你舍得放下身段,就會做出有益他人的事
在佛羅倫薩市,人們經常看到一位年老體殘的士兵坐在一座公共建築物的台階上拉小提琴。老兵身邊站著一條忠誠的狗,它的嘴上銜著老兵的帽子。不時地,經過這裏的人向帽子裏放上一枚硬幣。一天,有一個紳士路過,他停了下來,向老兵要來了小提琴。他先調了調音,接著就演奏起來。
一下子,圍上了不少圍觀者。在人們的眼前出現了這樣的景觀:有一位穿著體麵的紳士,正在拉小提琴。小提琴拉得太棒了!路人們都情不自禁地陶醉於其中。隻見,捐給那個老兵的錢越來越多。帽子變得非常沉重,以至於那條狗銜不住而發出嗚嗚聲。帽子裏的錢被老兵取空了,但很快地又被裝滿了。聚集到這裏的人還在增多。這位演奏者又演奏了《祖國的天空》係列曲中的一首,然後,將小提琴歸還給它的主人,聳聳肩膀,飄然而去。
這時,一個圍觀者終於從美妙的餘音中醒來喊道:“這個人就是世界聞名的小提琴家阿瑪德·布切,他出於善意做了幫助老兵的好事,讓我們向他學習吧!”大家紛紛響應,於是,帽子在一個又一個人的手中被傳遞著,很快又收集到了一大筆捐款,這筆捐款全部交給了老兵。布切先生並沒有拿出自己的一個便士,但他卻使老兵的一天都在一種充滿幸福的心情中度過。
■ 哈佛啟迪 ■
這個故事顯示出了藝術家助人為樂的境界。幫助別人的方式有很多,隻要你舍得放下身段,就會做出有益他人的事。詩人阿姆斯貝理說:“具有善良、溫柔、優雅的個性,在同情他人時表現得慷慨大方,並且,時刻關注你身邊的人——那麼,你將受到人們對你的崇敬和讚美。”
第149天 愛是可以以生命的形式保留的
有一個女孩急需眼角膜,可等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等到捐獻者。恰巧醫院收治了一位生命垂危的年輕人。艾爾絲醫生出於一個醫者的責任,與年輕人的家長商量,能否捐出眼角膜,年輕人的父親答應了。可是,年輕人的母親卻不同意,並且罵起艾爾絲醫生:“你根本不配做一名醫生,也不配做一個女人,因為你根本不懂得一位母親的心。”
艾爾絲醫生沒有放棄,繼續做這位母親的工作。年輕人的母親發了瘋似的喊,任何人都不許動她兒子的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這個世界了!艾爾絲醫生從醫多年來,什麼棘手的問題都碰到過,卻沒遇到過這麼難辦的事情。一邊是女孩的母親苦苦哀求,一邊是男孩的母親拚命守護。
最後,也許被艾爾絲醫生勸得急了,那位悲痛而憤怒的母親大聲地說:“你覺悟高,怎麼不讓你的家人來捐獻?”
艾爾絲醫生一下子愣在那裏,頓時無話可說。她想:“是的,平心而論,我能那麼做嗎?”
不知什麼時候,艾爾絲醫生的母親出現在她的病房門口,並輕輕地喊了一聲艾爾絲醫生的名字。艾爾絲醫生一扭頭,隻見母親淚流滿麵地站在那裏,身子有些微的顫抖。艾爾絲醫生的母親住院一段時間了,癌細胞已擴散到了整個胸部。艾爾絲醫生站了起來,去攙扶母親,並問她不在自己的病房躺著跑到這裏來幹什麼。
“孩子,你看媽媽的眼角膜能給那個孩子用嗎?”母親說,態度是那麼誠懇。
病房裏一下子安靜下來,幾乎所有的目光都投向艾爾絲醫生的母親。艾爾絲醫生幾乎不敢相信,這話是從她母親嘴裏說出來的。她母親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殘缺,可她竟然情願讓自己殘缺著離開這個世界。
後來,那個男孩的母親含著淚同意把兒子的眼角膜捐獻給那個女孩,男孩母親的改變,讓所有人感到欣慰,且都知道是艾爾絲醫生的母親主動捐獻眼角膜打動了男孩的母親。男孩母親的一句話,讓許多人都落下淚水,她說:“我也想讓兒子的眼睛,一直看著我……”
捐獻眼角膜,可以讓愛在另一個生命上得以延續——男孩的母親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
■ 哈佛啟迪 ■
愛是可以以生命的形式保留的,你舍得愛別人、幫助別人,對方接受、被感動,自然也會去愛其他人、幫助其他人。
第150天 付出才是痛苦的解藥
上司問他的一位員工:“你會在周末的時間思考突破的方式嗎?”他搖頭說不會。上司再問他:“那會在平常下班後的時間思考嗎?”他也說不會。
這是該上司與一位已經在公司任職4年的中級主管間的對話。這段對話起因是因為,這位員工向上司說,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了,他無法突破工作上的瓶頸,他說,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希望能轉調職務,因為他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上司進一步詢問他想轉調的真正原因,他說,他已經連續好幾個月沒有達成公司給他的工作目標,雖然這期間他已絞盡所有腦汁,嚐試過各種努力,但仍然無法突破現狀,因而才想換一個新環境。
上司對他所說的“他已絞盡所有腦汁”的境界非常感興趣,也好奇他所謂的“嚐試過各種努力”,到底是到什麼樣的程度?因為從他的口氣聽來,他好像已對公司鞠躬盡瘁,所以上司問他,他都是用什麼時間去思考突破的方式。因為假設他已毫無保留地付出,但仍然無法突破,那麼經營層就要介入了。
但從上述簡單的對話上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這位主管所謂的“絞盡所有腦汁”與“嚐試過各種努力”都隻發生在上班的時間。
在了解到他對於“完全付出”的定義之後,上司請他配合玩兒一個“停止呼吸”的遊戲,他想請他試試看,如果要暫時屏住呼吸的話,他最長可以忍耐多久?他十分納悶地按照上司的意思做,深吸一口氣,然後閉氣,但是到了57秒的時候,他就受不了了。
上司告訴他,根據醫學統計,人的腦子如果缺氧超過2分鍾,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換句話說,2分鍾應該是人體的極限了,接著他又請他猜猜看,人類暫時屏住呼吸的世界紀錄會是多長?這位下屬可能因為聽了上司之前提及的醫學論點,因此他猜測:“應該不會超過2分鍾吧。”上司搖搖頭說不止,他再猜3分鍾,上司說不是,他繼續猜4分鍾、5分鍾、6分鍾,一直到7分鍾的時候,上司終於稍微點了點頭,全世界屏住呼吸最長的紀錄是7分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