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哈佛處世篇: 第八章 托起手上的陽光,照亮別人的征程(1 / 3)

第二輯 哈佛處世篇: 第八章 托起手上的陽光,照亮別人的征程

第121天 與其回顧過去不如放眼於現在和將來

一個守墓人每個星期總會準時收到一封來信和50元買花的錢。信裏署名為“孤獨的老人”的人,托守墓人每星期給她相依為命卻長眠墓地的兒子哈裏獻上一束花。老實的守墓人每次收到信與錢總會買束鮮花送到她兒子的墓前。

一天,“孤獨的老人”終於露麵了。她坐著小車來到墓地,卻沒有下車,而是派開車的司機來對守墓人說:“那位托你每星期給她兒子送花的夫人,請你到她那兒說幾句話,因為她腿癱瘓了,行走不便。”

守墓人跟著司機來到那位“孤獨的老人”麵前。這是一位上了年紀身體極差的老太太,高貴的臉部表情掩飾不了她對生活的絕望和病痛留下的印記。

“我是那位寄信的老人,”她斷斷續續地說,“這幾年每周都要你照顧我的兒子,真是麻煩你了。”

“尊貴的夫人,我隻是按照您的心意每星期都按時送花。”守墓人說。

“謝謝你。”夫人說,“醫生說我將不久於人世。死了倒也好,我活在世上對這個世界來說已沒有一點兒意義。隻是,我怕自己死後沒人再給我兒子送花了。”

守墓人忽然問道:“夫人,您知道現在社會上有這樣一群窮苦人嗎?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人生唯一的一次轉折點就是考上全美最好的大學。可是,有很大一部分人雖然考上了,可是他們卻沒有獲得學校的獎學金,姑且不談高額的學費,就是基本的生活費都難以自理,就連這唯一改變人生的機會也可能會擦肩而過。在你們這些富人看來他們可以打工賺錢,可是打工能賺多少錢?而這又會浪費多少學習、研究的時間呢?”

“貧困學生?”

“夫人,恕我冒昧,”守墓人說,“在我這兒睡著的人,有哪個是活著的?與其把鮮花大把大把送給那些死去並不能體味生者痛苦與快樂的人,不如把買花的錢留著給那些活著的卻活得生不如死的人。”

“孤獨的老人”聽了守墓人的話,震住了,半天不言語,揮手示意叫司機開車走了。

這時,守墓人心想:自己的話對一個臨死的孤寡老人可能說過頭了。

沒想到過了幾個月,那輛小車又載著“孤獨的老人”來到墓地,這次開車的不是那個司機,而是“孤獨的老人”自己。她興高采烈地跳下車,神采奕奕地對守墓人說:

“嘿,你的建議創造了奇跡。我把錢全部捐給了那些亟須幫助的貧困學生,那些貧困學生的快樂深深感動了我——讓我覺得我還有些用處。更想不到這種幫助他人得到的好處,竟奇跡般治好了我多年癱瘓的腿。”

■ 哈佛啟迪 ■

一味地回顧過去就是沉湎,與其回顧過去不如放眼於現在和將來。老太太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明白了這個道理,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了更加重要的社會生活當中,為他人辦了好事。與此同時,自己也獲得了新生。

第122天 為人方便,自己也方便

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國王,他懂得如何教導自己的臣民養成好習慣,特別注重培養人民的勤勉與細心。他說:“如果人民隻抱怨或者期待他人幫自己解決問題,那麼好事就不會降臨這個國家,上帝隻賜福給那些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的人。”

一天晚上,趁其他人都睡了,國王把一塊大石頭放在通往皇宮的路上,然後躲在一邊觀察會發生什麼事情。

首先,迎麵而來的是一個農夫,馬車上載滿了穀物。

“是誰這麼粗心大意?”農夫邊說邊把馬車轉向,繞過石頭。“為什麼這些懶人不把石頭移走?”盡管農夫在不斷地抱怨其他人的懶惰,他卻碰都沒碰那塊石頭。

過了一會兒,一位年輕的戰士唱著歌走近了。他心中還想著自己在戰場上的英勇,並未看到石頭,直到石頭差點兒將他絆倒。他生氣地舉起劍,咆哮著責罵過路人的懶惰,竟然沒有誰把石頭搬走。他望了石頭最後一眼,然後,跨過石頭走遠了。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許多人打此經過,但依然沒有人設法移動這塊石頭。

直到一天晚上,一個貧窮的青年出現,才發生了讓國王滿意的一幕。每天,天一亮青年就到外麵幹活,非常疲憊。這一天,他幹完活路過這裏看到了一塊大石頭,自言自語:“這麼黑的天,如果有人經過這裏會被石頭絆倒的。我要將它挪開。”

年輕人開始搬石頭,可是石頭很大,他又非常勞累,移動起來很艱難,但是他最終還是將它移到了路的旁邊。然而讓他驚訝的是,石頭移開之後,下麵竟然有一個盒子。盒子上麵寫著一句話:“送給挪開石頭的人。”他打開蓋子,裏麵裝滿了金子!

當農夫與戰士以及其他人聽到消息後,馬上聚集到曾經放石頭的地方,在附近仔細尋找,希望也能發現一塊黃金,但他們失望了。

國王對他們說:“我們經常會遇到障礙與重擔。如果選擇繞過,可能會因此造成災難,逃避的代價往往是失望。”

■ 哈佛啟迪 ■

一塊石頭,那麼多人視而不見,不願彎一下腰把它挪開。殊不知,為人方便,自己方便。大家都不挪,那塊石頭就永遠成為障礙物,說不定哪一天自己家的人會被石頭絆倒。而那個搬走石頭的人,正是明白這個道理。

第123天 無視金錢得失,以德回報社會,是大智大勇大善之舉

某化工廠因為經營不景氣,麵臨倒閉的狀態。董事會花重金聘請了一位總裁,設法挽救該廠。在別人看來,這是個錯誤的決定,因為化工廠積重難返,生產設備落後,員工凝聚力渙散。說白了鋼鐵廠是一個巨大的洞,無法用金錢填平。

這位總裁卻坦然的麵對質疑,他說:“當年我從農村小鎮來到這座城市,口袋裏隻有20塊錢。是這座城市令我成功,現在是我回報這座城市的時候,我將不領薪資的為這座化工廠服務,將帶領這座化工廠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年近六旬的總裁從豪華的別墅裏搬到了化工廠,和工人們同吃同住,每天早上總裁站在化工廠的門口等待著每一位工人的到來,每天傍晚總裁同樣地站在門口目送每一位工人回家,無論刮風下雨從未間斷過。3年過去了,他像一個雕像一樣出現在工人們的視線裏,融入到工人們的內心中。

3年後,這家企業扭虧為盈,贏利達幾千萬。在慶功會上,工人們熱淚盈眶地將總裁的名字刻在了化工廠的慶功碑上。

■ 哈佛啟迪 ■

當一個人無視金錢得失,以德回報社會,在那些沒有舍得之境界的人看來是“愚蠢”之舉,其實他是大智大勇大善者,這樣的人必被社會所接納,成為社會主流形象的代表,而受到人們的普遍尊崇。

第124天 財富既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揮霍無度與吝嗇不用都不可取

居裏夫婦得到7萬法郎的諾貝爾獎金,居裏夫人還得到了5萬法郎的歐西利獎金。她將一部分獎金存入銀行,補貼家用和自費招聘一位實驗室助手,把其餘一些獎金捐給了一些學術團體,又給教過她的一位貧困的法國教師彙去一筆旅費,讓老師能重遊故鄉。

接下來,她又把剩下的錢一半買了法國公債,一半買了華沙債券。居裏夫人把她千辛萬苦提煉出的鐳(價值100萬以上法郎)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有人勸她把這些財產留給兩個女兒,居裏夫人說:“我希望女兒長大自己謀生,我隻留給她們精神財富,把她們引上正確的生活道路,而絕不給她們留金錢。”

像居裏夫人這種具有舍得精神境界的知識分子,在我們中國也非常多。例如,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錢鍾書著有《談藝錄》、《管錐編》、《圍城》、《宋詩選注》等巨著,享有"博學鴻儒"、"文化昆侖"之美譽。他把《寫在人生邊上》一書重印的稿費全部捐獻給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電視劇《圍城》的稿費全捐給了國家;國外有許多地方要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絕。他對一位年輕人說:"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輕人需要的是充實思想。"錢鍾書惜時如金、甘於寂寞、淡泊自守、不求聞達,視名利如浮雲,表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高尚精神品格。

■ 哈佛啟迪 ■

財富既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揮霍無度與吝嗇不用都不可取。財富既可成就人生幸福,也可顛覆人生幸福,就看你是否善於使用這把雙刃劍。世間第一等快活的人有錢就做善事,第二等快活的人有錢就做樂事,第三等快活的人有錢就做閑事,第四等快活的人有錢就做蠢事,第五等快活的人有錢就做壞事。

第125天 隻要舍得,每個人都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

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黃帝見了她,也都忍不住誇獎她,炎帝視女娃為掌上明珠。

炎帝不在家時,女娃便獨自玩耍,她非常想讓父親帶她出去,到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為父親忙於公事,所以沒有帶女娃去。

這一天,女娃沒告訴父親,便一個人駕著一隻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風大浪,像山一樣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終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的爪子,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便叫此鳥為精衛。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回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幹一百萬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衛十分執著,在高空答複大海:“哪怕是幹上一千萬年,一億年,幹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終將把你填平的!”

精衛飛翔著、鳴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發鳩山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複飛翔,從不停息。後來,一隻海燕飛過東海時無意間看見了精衛,他為她的行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後,海燕為精衛大無畏的精神所打動,就與其結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小精衛和她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他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 哈佛啟迪 ■

對社會的奉獻,並非隻是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情。隻要舍得,每個人都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哪怕是出一份小力,長期堅持下去也會起到令人驚歎的效果。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大家齊動手,力量就大了。

第126天 勞動者偉大之處,是把自己的光和熱貢獻給人類社會的文明事

德國細菌學家歐立希,在研製消滅人體內的錐蟲、螺旋體病原蟲的藥物過程中,經常幾個晚上徹夜不眠,實在困了,便用書本當枕頭,和衣躺在實驗室的長椅上稍睡片刻,然後又投入緊張的工作,最後,終於製出六零六藥物。

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各種電器設備的過程中,也是經常徹夜不眠,困了就伏在椅子的扶手上睡一下,醒了又繼續進行研究。德國的細菌學家科赫,在研究細菌的生命代替規律時,往往用劈柴做枕頭,日夜不停地進行縝密的科學觀察。

大科學家牛頓有一次請人吃飯,客人已經到了,仆人把飯菜擺上桌,可遲遲不見主人的蹤影:原來牛頓又躲進實驗室做他的實驗去了。一進入科學的天地,牛頓就忘記了外界的一切。客人隻好自己吃完飯告辭走了。他直到得出了滿意的實驗結果之後才走出實驗室,來到餐廳,當他看到客人吃剩的骨頭,恍然大悟地說道:“我還以為該吃飯了呢,原來我早已吃過了!”正是舍得投入精力,才出現這樣—種“癡迷”狀態。可以說奉獻精神使科學家們全身心地投入科學研究,從而成為最偉大的科學家。

■ 哈佛啟迪 ■

沒有一項成果是隨便能撿到的,它需要人們付出艱辛的勞動。勞動者的偉大之處,是他把自己的光和熱都貢獻給人類社會的文明事業。如果貪圖享受,不願舍得,那麼也就產生不出愛迪生、牛頓這樣的科學家。

第127天 舍得,給自己帶來美麗,也給別人帶來美麗

有個小鎮上有位中年郵差,他從剛滿20歲起便開始每天往返50公裏的路程,日複一日將憂歡悲喜的故事,送到村民的家中。就這樣,20年一晃而過,人事物幾番變遷,唯獨從郵局到村莊的這條道路,從過去到現在,始終沒有一枝半葉,觸目所及,唯有飛揚的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