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六位公主的頭上明明完整地別著100個發夾,她們因此都懊惱得很,都不敢說出事實的真相。隻有七公主走出來說:“我掉了一個發夾。”話才說完,一頭漂亮的長發因為少了一個發夾,全部披散了下來,飄逸而充滿高貴的氣質。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結局,當然是王子與公主從此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 哈佛啟迪 ■
為什麼一有缺憾就拚命去補足呢?正因為有缺憾,未來才有了無限的轉機、無限的可能性,何嚐不是一件值得期待和高興的事!失去某個東西,有可能得到一份幸福!
第45天 有的東西雖然被別人看好,但卻不適合自己
人們常說,機遇總是光顧有準備的人。然而,在自己的準備還不是太充分的時候,有個叫西蒙·拉特爾的音樂指揮家謝絕了機遇。因為他知道當自己的才能還不足以駕馭一艘巨輪的時候,為了一時的虛榮而擔任船長,無異於自己將它引向死亡之海。
當機遇再一次降臨的時候,西蒙·拉特爾便毫不猶豫地迎了上去接住了它。此時的他堅信:世界上最卓越的交響樂團,也同樣需要世界上最卓越的指揮!
1989年,世界著名的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突然逝世,柏林愛樂樂團——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交響樂團在一夜之間失去了自己的當家人。卡拉揚逝世後,樂團匆忙地物色了英國的指揮家西蒙·拉特爾。當拉特爾在電話裏聽到自己將接替巨人卡拉揚的位置的消息時,既激動又驚愕,這可是全世界的人們都盯著的一個位置啊!然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拒絕了這一邀請,放棄了成為世界第一指揮家的機會和榮耀,他回答說:“柏林愛樂樂團以出色的古典音樂演奏而聞名於世,而我對於古典音樂這門神聖藝術的理解還不夠透徹,自己也太年輕了。”對於西蒙·拉特爾放棄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寶座的舉動,有人敬佩,但也有人說他怯懦,丟英國人的臉。對於這些,他隻是付之一笑,不置一詞。
在這之後的10年裏,他每天都沉浸在古典音樂之中,用他那舞動的指揮棒賦予每個音符以神奇的魅力。他以自己對古典音樂不懈的追求和卓越的理解、以他爐火純青的技藝和表現才能,再一次傾倒了全世界,也同樣征服了柏林愛樂樂團,當卡拉揚的繼任者克勞迪奧·阿巴多光榮退休之後,1999年6月,柏林愛樂樂團經過慎重的選擇之後,再一次向西蒙·拉特爾發出了邀請。這一次他沒有任何猶豫就下定了最後的決心,他對自己能勝任世界上最優秀的交響樂團的指揮充滿自信。
如今正站在指揮之巔的拉特爾,並不僅僅隻是柏林愛樂樂團的驕傲,也同樣是英國的驕傲,全世界的驕傲。人們不得不承認:西蒙·拉特爾的兩次選擇,都是聰明的。
■ 哈佛啟迪 ■
有的東西雖然被別人看好,但卻不適合自己。如果跟著別人去占有它,發生不必要的競爭,得到了也無益,還不如放棄它。人本來活著很累,又給自己增加負擔,豈不是與自己過不去嗎?放棄,等條件成熟後,實至名歸,多好啊!
第46天 少點盤算,多點舍得
在印度熱帶叢林裏,人們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式捕捉猴子:把猴子特別愛吃的一種堅果放在一個堅固的盒子裏麵,在盒上開一個猴子的前爪剛夠放進去的小口。猴子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人們用這種方法捕捉猴子非常奏效,因為猴子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
我們也許會嘲笑猴子很蠢!鬆開爪子不就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動了嗎?但我們想想自己,看看身邊的一些人,會發現其實人也常犯和猴子一樣的錯誤。
難道不是嗎?例如,因為放不下到手的名利、職務、待遇,有的人整天東奔西跑,荒廢了工作也在所不惜;因為放不下誘人的錢財,有的人費盡心機,利用各種機會想撈一把,結果卻是作繭自縛;因為放不下對權力的占有欲,有的人熱衷於溜須拍馬、行賄受賄,就算丟掉人格的尊嚴也在所不惜,一旦事件敗露,後悔莫及……
一個旅遊者請教同行的印度學者,這種捕捉猴子的方式,能說明當地人的生活理念嗎?印度學者笑道:“不知道,但它可以給我們以啟示: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欲和虛榮。要想使之順利到達彼岸,就隻能輕載,隻取必需的東西,把那些可放下的東西果斷地放掉。”
旅遊者明白過來,說:“少點兒盤算,生活簡單就是幸福。”印度學者點頭道:“可以假想一下自己的腦袋像一個塞滿食物的冰箱,那麼你就得盤算什麼東西應該丟棄,否則,新東西就永遠放不進來。不丟出去,有些東西還會在裏麵慢慢變壞;有些東西,丟了可惜,但放一輩子,也吃不了。”所謂的“人生觀”,大概就是如何為自己的“冰箱”決定物品的去留問題吧!
■ 哈佛啟迪 ■
生活中,人們盤算之際,有掙紮有猶豫。所以,應該學會舍得。所謂人生的豁達,不過是自己能正確地處理去留和取舍的問題。丟掉一個即使沒有它也不會對你產生多大影響的東西,你會對自己說,你可以做得比現在更好,還有更好的在等著我。
第47天 有些東西是一定要與別人分享的
一天,小象在森林裏溜達,走到一棵蘋果樹下時,忽然感到肚子很餓。
它抬頭看看蘋果樹,發現樹上的蘋果全是青的。它不放棄,繼續尋找,終於看到了一隻紅豔誘人的蘋果!它想爬上樹摘這隻蘋果,可怎麼也爬不上去。它搬來了石頭,站在上麵,伸直它的長鼻子,仍然夠不著。它的肚子越來越餓了,越來越沒力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小象還坐在樹下,思考如何才能摘到這隻蘋果。
好心的鬆鼠走了過來。“小象,你在這兒幹嗎呢?”
“哦,不幹什麼。”小象說,“我隻是坐在這兒曬太陽。”
小象本可以請鬆鼠替它摘蘋果的,但是它太貪婪了,生怕鬆鼠提出與它分享。鬆鼠與小象寒暄幾句後走了。小象的肚子餓得叫喚起來。這時兔子走了過來。
“小象,你坐在樹下幹什麼?是不是病了?”兔子關心地問。
“不,”小象搖搖頭,“我隻是坐在這兒曬太陽呢。”
小象完全可以請兔子摘蘋果的,誰都知道兔子善良,又是爬樹的高手,但是小象還是想獨享這個蘋果。
兔子走後,小象餓得快受不了了。這一切正好被經過這裏的黃鼠狼看到了。小象知道黃鼠狼的名聲,不想把紅蘋果的事告訴它,但是不爭氣的肚皮讓它思維失常。小象說:“樹上有一隻紅蘋果,如果你替我摘下來,我願意與你分享。”黃鼠狼笑了道:“你等著。我去替你摘下來!”
好長一會兒後,黃鼠狼才從樹上下來。“謝謝你讓我看到了那隻蘋果,味道確實不錯,又香又甜,好吃極了。”說完,黃鼠狼揚長而去,扔下小象傻站在那兒。
■ 哈佛啟迪 ■
獨吞獨占是一種最危險的心理。貪婪者皆有追求最大利益之心,但是有些東西是一定要與別人分享的,要麼得到半個蘋果,要麼連半個蘋果都得不到,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第48天 人生要跳出貪婪的“米缸”
在一個青黃不接的春末,一隻老鼠在倉庫裏覓食的時候意外地掉進了一個盛得半滿的米缸,這飛來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環顧了一下四周,確定沒有危險之後,接下來便是一通瘋吃猛吃,吃完倒頭便睡。
老鼠就這樣在米缸中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覺地在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悠閑中過去了。有時老鼠也曾為是否要跳出米缸進行過思想鬥爭與痛苦的抉擇,但終究未能擺脫白花花的大米的誘惑。直到有一天它發現米缸見了底,惶恐起來,才覺得以米缸現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沒有這個能力了。
對於老鼠而言,這缸米就是一塊試金石。如果它想全部據為己有,其代價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學家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稱之為“生命的高度”。而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裏,它多留戀一天,多貪吃一寸,就離死亡更近一步。
■ 哈佛啟迪 ■
為什麼自己會出現貪婪心理?為什麼會老想著守株待兔、不勞而獲?為什麼會對一些不現實的東西如此熱衷?在反複的追問反思中,人才會走向成熟,也能明白舍得與舍不得的道理,跳出貪婪的“米缸”。
第49天 人生能否成功,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態度、方式
有兩個饑餓的年輕人得到了一位天使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便連魚帶湯就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而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尋找大海,於是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以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不但蓋起了房子,還擁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也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 哈佛啟迪 ■
每個人在世上都麵臨一個問題——生活。而生活是否圓滿,人生能否成功,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態度、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生是自我選擇和造就的結果。
第50天 舍得與人分享,金錢的價值才能體現
有一天,一位禪師見路邊地下埋有黃金,就對弟子說:“這下麵有毒蛇。”禪師走後,有個人不信,去挖土,果然挖出很多黃金來,一時暴富。但是好景不長,被人告發。國王責怪他沒有將黃金交公,就判了他的罪。所以禪師說“黃金就是毒蛇”,對於貪婪的人,對於總想不勞而獲的人來說,無疑是警戒之語。
黃金真的是毒蛇嗎?不是。不懂得“舍得”的心才會變成毒蛇。“魔在心中”,就是這個道理。
有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臥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什麼,老天使答道:“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個天使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天使,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
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為什麼要這樣做,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盡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這不是不公嗎?不是幫助沒良心的人,欺侮老實人嗎?
“不!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麵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欲所迷惑,不願意讓人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貧窮的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
■ 哈佛啟迪 ■
錢是好東西,它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錢同時也是壞東西,它會影響與侵蝕某些人的意誌和良知。我們重視財富,不是要唯利是圖與金錢至上,而是要把財富變成大家共同的福祉。舍得與人分享,金錢的價值才能體現,它也才不會像毒蛇一樣吞噬人們。
第51天 在利益麵前,要控製一下自己,不能讓心被欲望占據
在人類曆史上古巴比倫有“世界首富之都”之稱。古巴比倫的富翁們擁有的財富據說可以買下幾十座城堡,甚至可以買下好幾個國家,他們真正地被人們認為是“富可敵國”。
在所有的富翁中,阿卡德是古巴比倫的首富,他最善長致富之道。據說,當時古巴比倫的國王甚至還向阿卡德討教致富的門路。為了讓國家中的所有人都能通過公平合法的途徑獲得財富,阿卡德決定向大家傳授自己的致富經驗。其中“卓有成效地控製自己的支出”就是阿卡德向大家傳授的重要經驗之一。
在傳授這一經驗之前,阿卡德首先談到的是人的欲望。他說:“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如果人們對自己的欲望不加以有效地克製,那人們的所有勞動所得都會被這個深不見底的欲望之壑所吞噬。即使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富翁,比如我,如果不時時對自己的欲望加以克製,那也會將所有的財富全都散盡;更何況,如果不事先有效地克製自己的欲望,那根本就不會擁有諸多財富。人們的欲望是永遠不會完全得到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