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龍秀一直都不喜歡國師,她認為國師這個職位就不該有。
即使有,也該是有本事在國家大旱時借雨,在洪澇地震前提醒大家先做準備,再厲害點,預言一下國勢,提醒君王有逆天道的失德行為,這才是國師應有的職責。
而不是像聆音道長一樣,因為一個不確定的預言便掌控著一個人的命運。
亡國?不祥?
嗬,暫且不管預言準不準確,就衝不管對方是否無辜,就將一個個不利的因素消滅或是隔絕的行為,就不能算是一個能者與仁者。
而國師,身為修道者,不該本著仁心修道嗎?
再者,若預言真是絕對的對,是真正不可違背的天意,那該來的避免不了,還躲什麼躲!
國師如此矛盾,又教人怎麼甘心受預言擺布承受苦難命運!
方龍秀想,命運這東西,不管是不是天意如此,不到最後總不會甘心。
國師是修道之人,曉得人性,就該懂得一味阻止和避免,很有可能隻會適得其反。這樣的道理,國師大人竟然還不如她這十二歲孩子這般悟地通透。
民間有言,知女莫若父,相反的,父皇的性子,方龍秀敢說雖不是完全懂,但還是懂得五六分的。
其他的不好說,但其中一條方龍秀很清楚。她的父皇記情,記恩情,記真真實實不弄虛作假的恩情。
自古都說帝王薄情,且大多忘恩負義,而她的父皇不見得有多麼重情,但忘恩這一點倒是真沒有,不然朝堂之上,也不會一再容忍那幾位仗著昔日恩情就膽大妄為的老臣了,特別是當年對父皇有過扶持與救駕之恩的方老侯爺。
當年父皇年幼即位,身邊隻有葉老丞相等一幹文臣,而當時外有鄰國虎視眈眈,內有父皇的叔父寧王野心勃勃,若不是方老侯爺堅持擁護父皇從邊關帶隊一路殺回帝都,當時的父皇恐怕就被寧王以清君側之名逼宮加害了。
也就是因為當年的恩情,所以不管現在方老侯爺怎麼弄權結黨營私,父皇總能一忍再忍。
如今,無衣在那種危險的情況下跳下望天坡救人,是實實在在不顧自身安危救了父皇,父皇怎會因為一句來曆不明就對無衣的恩情視若無睹。
國師啊國師,你當初可以以龍女亡國之言勸誡父皇殺女,可以借封家為妖禍亂方朝之言除了封家,但如今,你要以什麼理由阻止父皇對無衣的重視?
嗬,恐怕什麼理由也無法讓父皇無視無衣的救命之恩吧。
勸吧勸吧,你越是勸,父皇越不聽,勸多了,父皇煩了惱了,就該是你下位的時候了。
當然,方龍秀並不是想讓國師死,聆音道長這個人說到底也是為了父皇為了方朝,每次也是有根有據的隻針對禍亂之人,做這些也並不是為了自身利益。
就衝這點,方龍秀不恨他。
不恨,但還是討厭。
想要扳倒國師,除了自身緣由的討厭,還有便是國師對她的威脅。不除國師,龍女亡國的預言便永遠存在,萬一哪一天,國師看破了她的偽裝,恐怕那時候便是自己死期了。
人,都是自私的。若不是國師威脅到自己,方龍秀其實並不想動他。
所以,為了自己,國師不得不除!不殺,但是至少要讓父皇不再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