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26 龍式美食(3 / 3)

龍靜恰好符合了所有條件,能做出好吃的飯菜並不是偶然。

一盤盤家常菜出鍋,叫蘇家三口人食欲大動,真香啊!嗅著都能感到胃的滿足。當然有點誇張了,不過確實沒見過用這麼簡單的食材做出這麼美味的菜來。

真的很簡單,清炒豆角絲肉絲、清炒茄子絲辣椒絲、清燉羊雜、爆雞丁,雞丁配了黃瓜丁、花生、胡蘿卜丁,作料都是油、鹽、醬、蔥花。涼菜兩個,拌蘿卜絲,大蘿卜和水蘿卜,配有鹽、醋、香油。拍黃瓜,大蒜、香油、鹽。

最後是一道蛤蜊湯。

龍靜看到蛤蜊還很奇怪,蛤蜊是海鮮,這地方靠海嗎?問過蘇媽媽才知道涼州北麵靠海,連同這邊又有河,海產都是通過河上運過來的,隻是海產有些貴,橋頭鎮是個小地方,居住的多數是鄉下人,市麵上沒人買,自然也就沒人賣了,這是蘇秀衣從陽穀縣那裏帶過來的。

龍靜用一隻大小適當的茶壺,取了些蝦皮小魚,都是海產,和幾樣菌菇,切成小塊,同蛤蜊放進茶壺,放鹽、薑片,加足水,蓋上壺蓋,入鍋蒸兩刻,吃時隻需從壺嘴裏把湯倒出來就行了,湯色清爽,聞著有絲淡淡的薑味,嚐一口口舌生津的鮮香。

看。多省事省力啊,這才是家常菜呢!

考慮到客人們要喝酒,喝完了才能吃飯,糟米條條現吃現做最好,龍靜開始用另一口鍋做糕餅。

小米麵、玉米麵都準備好了,龍靜做了富貴糕、金利來需要發麵,龍靜看看發麵味道不是很好,放棄了,看到白麵、豆麵,白麵還有一塊是發的,又問了所需要的配料做了三種食品。

龍靜會做的麵點都需要白麵,偏偏這邊的白麵很貴。涼州是一個幹旱少雨的地區,這邊種的都是春小麥,不知道什麼原因種的人很少,一般都是自給卻談不上自足,市麵賣的都是外地來的。普通人家也就是過年吃點,有錢人家也不會像現代人想吃就吃,龍靜也很無奈。而大米就更貴了,這個可以理解為大米是南方產的,這邊最北方,運輸困難。

蘇敬來端菜的時候問了他,說可以用,龍靜這才決定做這三樣食品。

第一種煎餅。麵粉、綠豆粉各一半,溫水合成麵糊,要稀一點。香菜、雞蛋打散、熟芝麻、蔥、生菜,醬。鍋燒熱,放少許菜籽油,將麵糊一勺倒在鍋裏,用木鏟慢慢攤開,倒上蛋液,塗抹均勻,撒上熟芝麻。見雞蛋凝固了,把煎餅翻麵,用刷子將醬料塗抹在煎餅上,撒上香蔥、香菜、放上生菜,餅折疊,包好,出鍋。

另一種是鴨餅。鴨肉放入沸水中煮熟後切成細絲,大蔥切花。用筷子將蛋清打成高高浮起的雪白泡沫,加上鹽、胡椒粉、生麵粉攪拌均勻。在一大圓盤上抹一層麻油,取一小半蛋清泡沫漿平鋪成餅,上置蔥花、鴨肉絲,再將另一半的蛋清泡沫鋪在肉上抹平,使成一圓餅。鍋裏放油,大火燒熱至六七分熱時,將盤中的鴨餅滑入鍋中,炸至裏酥外黃即可瀝油後將鴨餅切成小段,以荷葉餅包裹食之,其中一股酥香,滋味特別。

最後是荷葉餅,做為一個獨立的食品做了。

取綠色菜剁碎,取其汁用來活發麵,揉成光滑的麵團,分成若幹小分,搓圓按扁,擀成橢圓形,用刀背輕輕在中間壓出中線。對折後,在對折處用手捏出一個尖角,用刀背壓出荷葉的紋路,然後餳十分鍾左右。

做麵食,不管是發麵食品還是死麵的,隻要用到煮食或蒸食,就用到餳麵。就是和好麵或發好麵後再放在不通風處放一會,然後在“塑形”。餳麵,對於發好的麵來說,就是進行二次發酵,對於死麵來說,就是和好麵蓋上保鮮膜或者濕布放置一會,讓麵筋更好的發揮它增加麵的韌性的作用。目的是為了蒸出的麵食口感更鬆軟,或是煮出的麵食更軟嫩好吃。

餳好放入蒸格,冷水入鍋,中火蒸大概十四分鍾,熄火後燜四分鍾再開蓋。隨自己口味,夾喜歡的菜來吃,龍靜切得是生菜、炒好的土豆絲,還有用自己拿來的大醬做的肉醬。

這三種權當做飯後點心吧,因為西方甜點這裏沒工具做不出來。

做完了也要上主食了,取名金跳跳的糟米條條隆重登場!端上去不到一會,龍靜就被通知過去見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