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4 家產與債務(2 / 3)

知道別人用過,還不知道用來做什麼,自己再用龍靜盡量不盛食物。

鋪蓋有兩套被褥,打著補丁,還有點髒,穿的有棉衣兩套,上衣是加長版到膝蓋,兩邊開氣,褲子是免襠的,就是大褲襠,大肥腰,大的能裝進一個孩子。外衣、內衣、夾衣十幾件,外衣有點破舊,內衣好些,摸上去質地不錯,不過貼身的東西龍靜沒打算穿穿。還有一大袋子破布、破棉絮、破到沒法穿的衣服。五雙木屐、兩雙棉鞋,七雙假鞋,另外三隻左腳的鞋。

破爛袋子王爺爺和周家的看了一眼就扒拉一邊去了,龍靜想了想扒拉自己這邊來,這個用來做布殼不錯。

剩下的是工具,一個大笸籮,一個二笸籮、一個小笸籮,還有一個袖珍笸籮。邊緣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笸籮是用柳條竹篾編的盛器,多用來盛穀物。大的直徑有一米半,小的小一圈,袖珍的隻有碗大小,這在老家也經常看見。

一個簸箕,鏟狀器具,是用來揚米去糠的。一個細眼篩子,篩底是類似漁網織成的,也有損壞。一把斧子、一把剪子,還有一根燒火的爐鉤子,十條麻袋,兩大卷麻繩,四大棒子黑白線,兩種粗兩種細,這是縫衣服用的。

龍靜當時看到這件東西時感歎不已,還真是想得周到,這都捐贈出來了。

別看龍靜分的這些東西沒好的,可不代表救濟的東西沒好的,隻是龍靜發揚了雷鋒精神主動讓給周王兩家,理由是一個拖家帶口,一個老的老小的小,她怎好意思去挑那些好東西,結果就弄回了一堆破爛。

好像除了曲大叔暗裏點著她傻,其他人都沒啥反應,包括周家和王家。不過她也不在乎這些,那些好的衣服被褥到她手裏也就用用棉花,至於外衣拚拚湊湊一下就可以了,還是給最需要的人吧。

清點完燒了一大鍋開水,屬於餐具的一律放進開水裏煮,這是為了消毒。煮了幾個開鍋,再換水煮。換下的水倒進洗衣大盆裏,撒上皂粉,把那些破爛包括棉絮一股腦泡上。

餐具煮了四五遍,把水舀出來放進洗臉洗腳等那幾個盆,等餐具晾涼了取出,分門別類放進事先擦幹淨的櫥櫃裏。再接著燒水,清洗盆子,完後放進外麵向陽的地方暴曬,二次消毒。

然後是缸、罐子、壇子,即使裝錢也要弄幹淨。都洗好後放在屋外暴曬。

盆盆罐罐清洗幹淨,把被子褥子棉衣都拆了和那盆破爛一起清洗。

洗衣服用的是搓衣板,這是在張嬸那裏定做的,而搓衣板比門牌號出來還要受歡迎,整個村子家庭婦男沒多久就幾乎人手一塊了,但慢慢也發現,拿這東西洗很費衣服,但保護了手腕,還是多數婦男會用下去的。

晾衣繩是在在屋後拉了一根草繩,從東到西,晾再多的衣服也沒問題。棉花清洗了運到樓頂上西麵的木質陽台上鋪開,以六月的驕陽,用不了多久就能幹。那些破鞋,拆掉,鞋底鞋幫分開清洗,晾在石階上。洗完這堆破爛刷洗完盆子,把自己背包裏的髒衣服和後來換洗的衣服,包括背包洗了,來時穿的運動鞋刷了,垃圾燒了,最後把工具清洗了一遍晾上。

力氣大就是好,做什麼都得心應手,還感覺不到累,就像玩似的。

勞動的感覺多麼美好!

接下來龍靜穿著當初那個邊婦人給她的短褐,坐在主臥的大炕上,身下是新買的席子,身前放著她的大行李箱,開始清點從現代帶來的家當。

當時回去深秋了,她又是個怕冷的人,所以買的衣服拿得衣服都是冬天穿的。母親和奶奶各一條彈力棉褲,父親和爺爺各一件羊毛衫,她自己除了當時身上穿的大衣,毛衣外套、外褲、羊毛衣褲、保暖內衣、內衣、襪子、運動鞋外又拿了兩套外衣,一身加厚的衛衣,一條牛仔褲和一件毛衣,都是加厚的,兩套保暖內衣,一包厚襪子,三雙包的,一包內內,三件包的,兩身成套的內衣,一身珊瑚絨睡衣。這些衣服質量都沒的說,應該夠穿幾年,短時間內不用考慮冬天裏麵的衣服了,到時候做一件這裏人穿的外衣一罩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