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7 變成了大力士
除了龍靜以外還有兩家願意去靠山屯的,一家是祖孫兩人,姓王,王爺爺,六十多,孫女、孫子八歲。一家姓周,兩口子,帶著三個孩子,兩頭是女孩,中間是男孩,十歲、七歲、五歲。一行人跟著村婆婆到鎮上的衙門辦理戶籍,村婆婆順便領安置這些人的銀錢。
這裏的衙門相當現在的鄉政府級別,由縣衙派下來的官吏掌管,範圍是戶籍、民生、賦稅、教育,捎帶一些小偷小摸、打架鬥毆、鄰裏糾紛等一類鄉村小民事案,大的案子就要移交陽穀縣那裏的縣衙來斷了。辦理戶籍的時候,周家和王老爺爺都拿出了路引,龍靜偷瞧了一眼,所謂路引就是一張全國通行證,當地官府開的,證明此人清白與否,做什麼的,離開本地的原因等,不過這裏正需要人口,查的並不嚴,問了她一句,沒有就不再問了,順利地辦下了戶籍。
從此刻起龍靜便成了大周國涼州古城陽穀縣橋頭鎮靠山屯的一個普通的村民。
捏著巴掌大的一個小本子,紙質還挺硬括的戶籍本,龍靜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村婆婆是趕著馬車來的,棗紅大馬,看上去有些老了,兩米多的大車還不算車轅,沒車廂,兩邊的扶手很寬,大人們坐上去,車裏坐孩子,村婆婆虛晃了下馬鞭,棗紅大馬甩了蹄子跑了起來。
出了鎮子沒幾步過了立著“橋頭鎮”的石碑,然後上了橋,看著幾天前走過的路龍靜感慨萬分,那時還帶著希望,現在……不,現在依然有希望,隻要原路返回就能回家了!想到這裏吐了口氣,四下望去,遠山溫潤輕黛,近水翠綠如煙,似乎連空氣都被春暈染的綠冉冉碧瑩瑩,天空也如一方青糯的美玉,質感帶著點沁涼,化為了春風春佛著臉頰,叫她心情也不由漸漸開朗了幾分,可這時一個掃興的聲音卻在耳邊響起。
“沒有路引的人要是什麼逃犯,將來一旦查出來可是要罪加一等的。”村婆婆不緊不慢地道。
雖然沒有指名點姓,可在車上的三家隻有龍靜沒有路引,自然不禁都有意無意望向她。
她又不是什麼逃犯,在現代都是守法的好公民,在這裏更是小錯都沒犯,隻是說了幾句謊,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所以龍靜絲毫不在意,而村婆婆又沒指名道姓,所以也和其他人一樣保持了沉默。村婆婆好像也沒針對誰,說完頓了下又說起了田地。
“這邊給田的標準是孩子三歲,五年不變,涼州各地都是這樣。明年就是五年了,我先按你們現有的人口把田給你們,還能搶種蕎麥,八月份搶種白菜,加上今年的救濟糧你們也能有些剩餘,過年賣點也能賺幾個。明年要是家裏人口不變就按著這個算了。”
車上的大人們都如釋重負,麵露喜色,救濟糧食是有數的,對這些什麼家底都沒有的流民來說重建家園初期很艱難,有出產手頭會寬裕多些,日子也好熬一些。龍靜也理解,畢竟從小在農村長大,隻是當時太小,到現在又年代久遠,感受的沒那麼深刻罷。
下了橋,向東的土道,北邊是人家,南邊是田地,淡淡的青綠一望無際,茅屋瓦舍,雞鴨鵝悠遊,兒童嬉戲,村婦呼喊,農夫下田,一派北國春意盎然的田園風光。
“村婆婆,這是新來的啊!”幾個經過的男男女女紛紛和村婆婆打招呼。
村婆婆把馬車停在路邊,幾個村民圍了上來。
有個四五十歲的老嫗,見到村婆婆大聲嚷嚷。
“老貨,你可算領回新人了,這是幾個小子吧,哈哈,我家那幾個妞不怕打光棍了!”看樣子是熟人。
龍靜忍俊不已,沒想到這地方也有光棍這詞。再一想,也是,這邊的語言和現代是一樣的,文字也是繁體方塊字,隻是曆史上沒記載,貌似、好像、應該不是一個時空的……這個問題實在不是她能想通的。
車上的幾個大人聽了這話臉直抽,對這樣的熱情實在有些無法消受,特別是對方還特意往車裏幾個男孩身上瞄幾眼下了個結論。
“太小了……”
剛放下心對方又來了一句。
“給我家三妞正好!”
龍靜撲哧笑出聲了,這大姐說話實在太有意思啦!
“什麼你家三妞正好,我家丫頭正好才是!”一個中年大叔一臉眼饞的樣子,對車裏的大人們熱情地道,“有啥事就吱聲,看見沒,那就是我們家!”
還好沒說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的話,龍靜強行忍著笑。
“村婆婆還是慢聲慢語地道。
“後天她們搶種蕎麥,你們互相問問誰家現在閑著,幫著先把地種上,還有她們蓋房子,都來幫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