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5 進城(1 / 3)

第一卷 5 進城

和現代城市一樣,古代的城池大小也差不多,高大的城牆,寬闊的城門,護城河,吊橋,進出不斷的人和車輛,代表當地特色的綠植。赤峰城外到處都是榆樹,這並不單單為了好看,也是災年多一種填飽肚子的東西,因為榆樹長出的榆錢是可以吃的。

洛默言抬眼看了看那兩個朱紅的大字“赤峰”,跟著人流到了守門官兵那檢查完文書,相當現在的身份證,然後入了城。

四平八穩的街道,疏朗大氣的建築,帶著北方大山大水的氣質,高高闊闊的。街麵很幹淨,水溝邊上都栽著榆樹,放眼望去,綠瑩瑩的,散發著勃勃春意,叫人心情也不由豁然開朗。

洛默言小時候在這裏住過幾年,對這裏一街一市都很熟悉,後來因為母親賭錢成癮生活過不下去了才被迫離開,對這裏很有感情,走在街上腦海裏不禁浮現出兒時的記憶。

除了本家族人在這裏還有一門親戚,洛默言的大姨。洛大姨是庶出,比洛默言的母親大十歲,開了家啟蒙學館為生,洛默言的啟蒙就是大姨教的,後來也是因為母親賭錢的緣故不再來往,不過母親、父親喪事的時候都在場,她生病的時候還送過藥材。

洛大姨夫郎早逝,隻有一個女兒,女兒早產,病病歪歪,常年湯藥不斷,長大後洛大姨給女兒買了一個孤兒做夫郎,可一直沒有孩子。不管在哪裏,天災、人禍、疾病,小老百姓都經不起,這些年下來洛大姨因為這個有病的女兒日子過得越發艱難。

洛大姨人不錯,對她頗有照顧,學問雖淺,不過啟蒙還是綽綽有餘的,這次進城打算辦完事去那裏看看。

穿過幾條街來到了洛家錢莊,洛家錢莊是洛家產業之一,曾經隨著父親來這裏領過救濟錢,如今卻已是物是人非。

“掌櫃的,銀子兌換銅錢怎麼兌換?”

“銀子還是銀票?”

“銀子。”

一般來說,各國的金銀銅相互兌換比例差不多,一兩金子等於十兩白銀等於一萬文銅錢。約值現在四千元、八十元(一兩銀子)、一元(一文銅錢)。

普遍流通的是銅錢,其次是白銀,金子基本上中低層人群裏是見不到的。

不過也有浮動,而且各大錢莊也不一樣,洛默言沒在洛家錢莊兌換過銀錢,不知道這裏的兌換比例。

“一兩九百六!”

“銀票呢?”

“八百六。”

這是因為銀票辨別、保存、流通破舊造成的差別,隻是差了十文也有點黑啊!其他的錢莊也是如此嗎?

掌櫃的看出洛默言的心思,笑道。

“我們洛家錢莊兌換比例算是高得了,這位娘子若是不相信可到別家問問。”

“不用了,給我兌換六兩銀子的。”洛默言伸手從懷裏掏出了六兩銀子,其實是從戒指裏取出來的。

即使差也差不過幾文,她不在乎那點。盡管一文錢能買上兩個雜麵饅頭。

掌櫃的看了眼洛默言的穿著,白衣白鞋,頭戴白花,這是重孝打扮,衣料破舊,打著補丁,勉強幹淨,這寒酸樣不像是有錢人,卻是很大方,想必是個讀書人,讀書人都這樣,不注重銀錢。轉頭叫人拿小秤來秤銀子,然後叫洛默言進到內堂取錢。

為了好算,一吊錢一百文,並排放在那,長短一樣,一目了然。有一部分是新鑄出的,還帶著一股銅味。

洛默言核對完數量,一邊的夥計給她拿來一個錢袋,裝進去,抱著錢袋轉身出去,等到了外間也隻剩下了一個錢袋,銅錢都轉移進了戒指裏,最後袋子塞進了懷裏。五千七百六十文,不是個小數目,拿著確實有點招搖,也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