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六章 建設基金(2 / 2)

鍾立岷作為平衡派調到淮海來擔任省委書記,受到的牽製比常人想象的要大得多,故而鍾立岷借一些事來搞平衡,實在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李穀猜測沈淮也不可能會主動貼到鍾立岷這邊來。

看著窗外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的雨,李穀又問郭成澤:“霞浦縣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出來了?”

“現在市裏對屬縣的權限很小,大體的數據都是縣裏往上去報,市裏可以核查,但要是核查出問題來,也沒有有效的製約手段,”郭成澤說道,“新的財稅製度,還是要盡快的確定下來,有些工作才方便推動……”

“這個牽涉麵太廣,省裏可能要統一部署;要是單單針對霞浦縣的財政問題,省裏搞省直管試點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李穀說道。

聽李穀這麼說,郭成澤更是無語,霞浦要是搞成省直管,那以後東華市裏對霞浦縣就更沒有什麼話語權了。

雖然郭成澤也知道徐沛、李穀他們可能更傾向支持由省裏對霞浦直管,但他作為東華市長,還瞅著市委書記的位子,他要在這點上不維護東華的利益,在地方上就等著給罵臭街(寵魅全文閱讀)。

想到這裏,郭成澤也就把話頭轉回到李穀剛才的問題上,說道:“新浦鋼鐵年初就基本上滿負荷運轉起來,全市鋼鐵工業產值上半年差不多達到一百六十億,霞浦占了一半。到下半年,這個比例還會再提高一些。在新浦鋼鐵的支撐下,霞浦上半年的工業稅收,就超過十億,一半繳入國庫,剩下的一半,基本都截留在霞浦縣。另外,建築產業也是霞浦縣地方財稅的一個重頭戲,上半年稅收就有一億五千萬。淮煤東出,新浦是最主要的轉輸港,加上霞浦境內消費的煤炭,上半年轉經霞浦的煤炭就達到八百萬噸,帶動霞浦縣境內的商貿發展速度很快。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稅項,霞浦上半年地方財稅收入就超過去年的水平,全年過二十億,應該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壓力……”

李穀點點頭,說道:“那這麼看來,東華市今年在工業及財稅規模上,就要超過徐城了。”

聽李穀這麼說,郭成澤也是默然:在新津港能分新浦、梅溪的勢之前,不論是他,還是陳寶齊,要是跟沈淮矛盾尖銳到不能相容的地步,哪怕省裏憎厭沈淮的人再多,最終省裏權衡下來,都可能是他們步譚啟平的後塵。

特別是計經係扛的是改革開放的大旗幟,王源總理估計也不可能容忍內部官員,往這麵旗幟上吐口水。

李穀說道:“霞浦縣既然牽頭搞了這個基金,我倒覺得無論是東華市,還是省裏,還是要積極去推動這個基金的成長,使之真正為完善淮海灣經濟區的基礎設施做貢獻。”

郭成澤苦笑道:“上半年,我們費了老鼻子勁搞淮海融投,主要是推動淮海灣經濟區產業發展(最新章節)。產業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這個是不錯,而且基建的次序甚至還要排在更前麵些,不過,現在省裏、市裏,真要再一起去推動這個基金的成長,怕就怕沈蠻子的意圖就在這裏啊……”

現在省裏正全力推動淮海灣經濟區整體發展的工作,除了省裏以省委副書記徐沛為首,成立淮海灣經濟區協調工作小組外,下麵也要有一些真正能推動淮海灣經濟區整體發展的實體機構。

淮海融投的成立,可以說是這個工作走出真正有意義的一步,主要方向是推動淮海灣產業發展。

而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建設基金,也是不可或缺的——現在要是圍繞霞浦縣成立的這個政府建設基金,去推動、加強這方麵的工作,那沈淮或者說梅鋼係的影響力,實際就直接突破東華市這一層次的限製,直接向整個淮海灣地區滲透、擴散。

到時候就不單是江堰等縣,跑到霞浦拉基建項目、拉專款的問題,沂城、嵐山兩地的地方官員,也極可能會放下架子,跑到上門來拉專款。

誰都不是糊塗人,郭成澤從基層做起來,要更加敏感一些,怎麼可能看不到這種後果的發生?

在新的財稅製度難以推進的情況,要想借助霞浦、唐閘先發展起來、相對的寬鬆的財政,去推動整個淮海灣區域的平衡發展,成立專項基建基金,可以說是權宜之計,卻又不得不說是一個“好”的、叫人難以拒絕的權宜之計。

如果您覺得《重生之鋼鐵大亨》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