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雷電交加,豪雨劈裏啪啦的打著玻璃窗。
馮至初出去接了個電話,走回來跟郭成澤說道:“徐書記剛接見過外賓,人還在省委大樓,找電話過來讓我們去他家見麵……”
郭成澤到省裏來開會,自然要跟徐沛單獨見上一麵,隻是徐沛今天有接見外賓的任務,整天都沒有空下來,郭成澤開過會後,就與李穀聚一聚,交流一些想法。
知道徐沛這時候空下來,郭成澤直了直腰,看著窗外急泄不停的豪雨,跟李穀說道:“這雨連著下了好些天,今年的防汛任務,真是鬆懈不下來啊,”又問李穀,“要不要一起到徐書記那裏坐坐?”
李穀看了看手表,說道:“孫浮敬剛從淮西回來,我跟他約好要見一麵的,就不陪你找徐書記去了。”
李穀人在徐城,跟徐沛有的是見麵機會,郭成澤站起來,告辭離開。
坐電梯下樓時,一個響雷在樓外炸響,影響到大樓裏的電路,電梯猛的卡了一下,叫乘電梯下樓的郭成澤、馮至初嚇了一跳。
燈光閃爍了好幾下,電梯才恢複正常,繼續運轉,緩緩下行。
司機冒著豪雨去停車場,將車開過來。
站著門廳前,看著雨滴如簾,更感到這場豪雨的磅礴,郭成澤皺著眉頭,吩咐馮至初:“你等會兒記得打電話給防汛辦,再問一下情況……”
馮至初將郭成澤的話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上,不過他的心思還在郭成澤跟李穀剛才的談話上,看著司機開車破開雨幕過來,秘書小陳又跑出去找傘,跟郭成澤說道:“霞浦縣成立政府建設基金的事,李主任想得挺深遠的呢。”
剛才跟李穀談話時,郭成澤心裏就有些疑惑:
沈淮在霞浦縣成立淮海建設基金的事情,他事先都沒有想得特別的深入,從今天談話來看,李穀卻是要比他看得更深一些。他起初還以為李穀置身局外,所以才比他們看得更清楚,然而叫馮至初這看似無意的提醒,叫郭成澤想到另一種可能:李穀有可能跟沈淮事前就整件事情溝通過,而且李穀剛才跟他談話時,有意無意的是在引導著整件事往某個方向走。
郭成澤這時候心頭蒙上一層yin影:
李穀推動淮海融投成立時,沈淮可以說是相當的配合,包括梅開的分拆,從提出方案到執行,都沒有發生什麼波折。
旁人或許想這是梅鋼受壓製以來,沈淮韜光養晦的選擇。
郭成澤知道梅開分拆是淮海融投得以迅速組建的關鍵一環,但他當時也沒有多想什麼。
現在想想,整件事背後,也許沒有他所想象的那麼單純。
淮海融投的組建,以及隨後省政府正式以紅頭文件的形式提出淮海灣經濟區概念,成立徐沛牽頭的淮海灣經濟區促進協調工作小組,李穀都直接做出相當大的貢獻。
這些都是李穀近期以來,能夠擺脫前省委書記田家庚的遮蔽,其個人能力及影響力迅速得到省委省政府以及計經係高層認可跟重視的關鍵。
李穀也是在這一係列事情上的優秀表現,今年六月份順利的增選為省委委員、擔任省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等重要職務。
相比較之下,他郭成澤這段時間就要遜色一些、沉寂一些。即使在新成立的淮海灣經濟協調工作小組裏,大家也都認可李穀的作用更關鍵一些,而非擔任東華市委副書記、市長的他。
這些念頭紛至遝來,叫郭成澤心頭的yin影越發濃重。
現在,殘酷的競爭不僅存在於派係外,派係內的人也爭得厲害。
所有的上升通道都是呈漏鬥形的,越往上越狹窄。
到了他們這個層次,再往上就是省部級,中間的通道比喉嚨眼都要小。
能不能邁出這個門檻,背景已經不再是絕對性因素了。
郭成澤他此時擔任東華市委副書記、市長,在司局級幹部裏,已經占到相對有利的位置上,但李穀的優勢則要更明顯一些。
省長助理嚴格說來,還隻是正廳(司局)級,但慣例上又能享受副省部級政治、生活待遇,這一任命,其實就讓李穀在司局級及省部級之間的溝壑填平掉了。可能兩三年後,李穀就正式踏入省部級的行列。
當然了,郭成澤也非沒有優勢,東華工業及財稅規模,今年就有可能會超過徐城,而一旦淮海灣經濟區概念獲得zhongyāng的重視,東華作為重要的地市,市委書記上兼省常委的特例,不是沒有可能發生。
對郭成澤來說,眼前更緊要的,還是將市委書記的寶座從陳寶齊屁股下搶過來更要緊(詭刺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