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麵看上去,淮海融投隻是李穀在極力推動的事情,梅鋼係甚至還讓出不少利益,但沈淮這段時間,在這件事情上投入很多的精力,也視為一項主要工作在盯著。
雖然新浦鋼鐵、新浦煉化等特大型工業項目,能將淮海灣產業集群撐出一個框架出來,但產業基礎還遠談不上有多麼深厚。
成立淮海融投,一是省屬國企改製需要有創新模式,而在沈淮看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推動省屬國企一些優質的、之前沒有能夠充足挖掘潛力的資源,注入到淮海灣區域,在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梅鋼也能有所促進、有所融合。
沈淮這次能推出恒洋船舶與渚江造船廠的整合,就是在這個框架進行,除此之外,後期還會有很多能跟省屬企業開展的合作、合資項目。
而此前,梅鋼資產再充足、再優質,但受到地區貨幣投放量的限製,能從地方金融係統貸出來的資金總量一直都是很有限,更多是依賴眾信、鴻基兩個融投平台,從海外籌集發展資金。
淮海融投來說,四十億的淨資產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省委省政府、計經係的大腿可以抱,不僅能從省裏獲得金融傾斜政策,甚至可以從zhongyāng申請政策性低息貸款;更甚一步,未來拉攏幾家zhongyāng直屬的央企投資集團參加注資淮海融投,都不是沒有可能。
就這一點來說,淮海融投成立的一個重大意義,在於能最大限度的擴大對淮海灣區域產業的產業資本供給。
沈淮也無意去做什麼地頭蛇,做什麼坐山虎,但形勢又不容他不對別人提防幾手,也知道派係之間的傾軋、鬥爭不會有停息的可能。
不過,即使各種矛盾都現實存在,但不意味著要時不時去激化,不意味著不能和解或轉移。
此前的唐閘區、梅溪新區,黨政關係都不能算是正常的,但這種關係長期扭曲下去,不糾正過來,對地方發展會有極大的傷害。而且,一旦矛盾尖銳爆發,產生的衝擊力跟破壞力,都非沈淮此時能夠預料跟控製。
梅開分拆,看上去梅鋼利益有損,但不僅唐閘區、梅溪新區以及梅溪鎮的資產關係就此理順過來,唐閘區的黨政關係也恢複正常。梅鋼在唐閘區的一部分影響力,依舊能由何清社、李峰、黃新良等人凝聚,也有能力在唐閘區常委會議這個平台上,跟孟建聲、周岐明進行平衡,同時又有一部分影響力轉移到淮海融投,使得梅鋼跟以徐沛為首的計經係,有溝通及合作的渠道。
唐閘區及梅溪新區的關係理順了,沈淮就不用怎麼擔心後續發展問題,能少投入些精力,能將更多的精力及資源集中放在新浦發展及其他事務上。
有些事情,梅鋼係很多中層還是不那麼理解的,不過熊文斌甚是支持。
談過這些,又談熊文斌調到沂城大半年來的情況,其實也很大程度上都跟東江證券案有關聯。
熊文斌到沂城之後,擔任常務副市長,就提出推動沂城港擴建工程,希望沂城地方能接受梅鋼係介入。
當時考慮到沂城在大型基建工程上的政策可能還相對保守,熊文斌最初是推薦純國資性質的梅溪開發集團,跟沂城市港務局接觸,搞沂城港合建項目。
然而到金石融信決意北進,作為趙係的嫡派,江華以為天益集團能借資華實業的增發籌集到足夠的資本,故而在沂城港的合建項目上,年前就一力將梅開踢出局,主張與天益集團合作。
東江證券案發、資華實業增發方案流產,沂城港合建項目自然就陷入停滯。不過到淮海融投成立,江華不僅把沂城劃列淮海灣經濟區的功績攬為己有,還想從淮海融投獲得沂城港新建項目的資金,想要籍此做些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