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我跟別人不一樣(1 / 3)

看著綿延近十公裏的海岸,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深水海港漸成規模,看著鋪陳展開的工業區,仿佛鋼鐵巨湖,一幹人坐船登上西山島,徒步走到百米高的島山,眺望新浦這座漸成規模的現代化港城,沒有人能想象兩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蕪的灘塗地。

山腳下是西山島已經建成投入生產的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已有一艘巨型大船係泊在船塢裏,沈淮給老爺子等人介紹:

“那是恒洋船舶自行研發建造的第一艘三萬五千噸級的礦石船,現在已經開始進行機電設備安裝,預計兩個月後就會交付新浦航運集團使用,主要用於泰國跟新浦港之間的鐵礦石運輸。船廠一期工程北側,是縣填海工程公司的作業區域,在那裏要填出二期工程的建設用地,近期還將同時投資四個億,建造一座跨海大橋,將西山島跟對岸的中港大道對接。霞浦縣建設用地緊張,要保耕地,後續更大規劃的建設,相當一部分隻能靠填海造地。縣裏現在做出規劃,未來五到十年內要投入六十到一百億,從西山島往北、往東,要在淺海區域填出二十平方公裏的建設用地出來,同時還要做好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之後,島上除了發展船舶、海工及配套產業外,也可以建一部分的居住區跟生活區……”

謝芷轉頭往東看,在島東側灰綠色的海水裏,有一圈圈的石堤往外圍擴散,這些石堤先投下去,就用來攔沙、抬高海床的,從這裏麵可以看出,霞浦縣計劃投入六十到一百億資金,填造二十平方公裏的建設用地,不是什麼空話、大話。

如果說沈淮計劃未來五到十年內,在這座小島上就要投入六十到一百億的資金,那臨港新城以及沿海鋪開幾座工業園區以及更大範圍內的霞浦縣建設,需要的建設資金,更將是這個數的數倍之巨。

這也就難怪沈淮現在有決心放棄梅開的控製權了。

梅開掌握在手裏,既是資源,也是包袱。

梅開雖然擁有優良的資產,但主要專注於梅溪新區的產業及市政基建發展,所需要的大量建設資金,僅靠利潤積累是遠遠不夠的。

梅開掌握在梅鋼係的手裏,所需的建設以及區域內的產業發展資金,更多的就隻能主要向跟梅鋼關係密切的業信、城商行進行大規模的融資。

而業信銀行、城商行在東華所能投入的貸款,在規模上也是受限製的,向梅溪新區供給的貸款增加,必定要適當減少對新浦的資金投放量。

淮海灣的大發展,梅溪崛起隻是起點,真正波瀾壯闊的景象將在新浦展開。

沈淮這時候棄跟取,都有他的權衡在內。

他把梅開交出去,整合進計經係主導的新融投平台裏,一方麵能緩和跟計經係的關係,另一方麵也能促進由省一級的金融機構向梅溪新區注入大量的產業發展及建設資金,而方便業信銀行、城商行將有限的資金,更集中的投入到新浦來。

計經係之所以成為計經係,是指以王源為首的官員,在國家財政、經濟發展決策、經濟貿易以及金融等領域,都擁有強大的影響力跟控製力。

淮海灣區域要產業、經濟發展,排斥計經係的勢力參與進來,不是什麼明智的行為。

葉選峰、謝海誠、謝成江等人聽了沈淮這話,隻是對望無言。

換作別人,說這番話,他們多半會嗤之以鼻,隻是沈淮說這樣的話,容不得他們露出一絲的不屑。

年產四百五十萬噸鐵、四百萬噸粗鋼及鋼材的新浦鋼鐵,正式運營有四個月的時間;現在誰都在猜測,規模更大的新浦鋼鐵二期工程何時會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