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名分,即使她死了,一二年後,胡人和吳三桂被打敗,大順朝仍然會對她追封,一家也有了榮耀。這一切複雜的思想,在她心中翻騰了很久。她終於強裝笑容,跪在地上說道:
“明日皇上登極,文武百官在武英殿正殿朝賀之後,臣妾也要率領都人們在便殿朝賀,不知臣妾應該如何穿戴?”李自成壓根兒沒有想到後宮朝賀的事,說道:“你想怎麼穿戴都可以,隻要好看,不過分,就行。”竇氏說:“皇家規矩自然不能僭越,可是臣妾尚無名分,明日按什麼品級穿戴,請皇上明白宣示,讓臣妾遵旨而行,不敢亂了皇家利製。”李自成才想起宮妾中有各種名式,略微思考了一下,就說:“你按照妃子穿戴朝賀好了。”竇氏趕快跪下磕頭謝恩。
李自成又說:“可是妃子的新冠服如何準備得及?”竇氏告他說:“尚衣局有每年新製的冠服,藏在庫房中,並未損失,請皇上傳旨取出就可以了。”李自成立刻傳旨下去。
李自成拉著竇氏的手,仔細端詳著她美麗的眼睛,看出她在溫柔的微笑中隱藏著憂愁和悲傷。他自己也不禁心中難過,暗自說道:
“明晚離開北京時,對她如何處置啊?”四月二十七日早晨,天氣陰霾,日色無光,下著黃灰,略微有點悲風,更增加了暗淡愁慘的氣氛。武英殿前的院子裏很早就由錦衣衛擺好了皇帝的全套儀仗,並由彩衣象奴牽來了六匹披紅掛彩的大象,分立在金水橋外。兩行錦衣衛士分立在丹陛下邊。接著有兩行錦衣旗校,手持著金瓜、鉞斧、朝天蹬等等儀仗。最後是三匹仗馬。本來仗馬隻有兩匹,可是李自成想著烏龍駒為他馳騁疆場十幾年,今天也應該讓它看一看這個場麵,所以命人將它披紅掛彩,牽進武英殿院中,同兩匹仗馬立在一起。王長順擔心烏龍駒不守規矩,很早便穿著他禦馬寺主管官的六品文官朝服趕了來。果然,還沒有等到典禮開始,烏龍駒就很不安靜,不斷地用蹄子刨動磚地,抬頭嘶鳴,欺負旁邊老實的仗馬。別人發現這樣下去不行,告訴了王長順。王長順歎一口氣,親自來到烏龍駒旁邊,輕輕說道:
“你是管打仗的,不是管儀仗的。你沒有看皇上登極大典的福分,我將你牽出去吧。”他噙著眼淚,將烏龍駒牽出去,交給手下人,牽回禦馬房中。自己又回到院中,等候文武百官前來。
文武百官早已在午門外朝房中等候。忽然午門上鍾鼓三鳴,他們肅然地從右掖門走進了紫禁城,來到武德閣下肅立。武英門外的鍾聲響了三下,他們按照大順朝開國時候的特別規定,武左文右,分兩行來到,過了金水橋,進入武英門,從錦衣旗校和錦衣力士中穿過,避開中間的禦道,從東西兩邊登上了丹埠,在丹墀上按部就班,肅立等候。
百官中有一大半是在西安和北京新降的官員,而文臣中大約十成有八成是北京的降臣。這群北京降臣本來不想前來,可是既然逃不出城門,又無處可躲,便不得不前來了。他們並不打算逃往西安,又明明知道吳三桂一到會大禍降身,因此在等候的時候,一個個麵色如土,驚魂不定,互相偷看,交換眼色。從西安來的降臣,自認為從“龍”在先,家在長安,退回關中,富貴仍在,雖然心中為戰事擔憂,卻神色比較鎮靜,有人還因為“躬逢開國盛典”而感到振奮和驕傲。
一個太監走到丹墀一角,揮動三次長鞭,也就是靜鞭。文武百官在三聲靜鞭響後,更加寂靜無聲。王長順穿著禦馬寺六品文官朝服,立在文官隊中,忽然想到當年他趕牲口的時候,在曠野中也能把鞭子扯得這麼響。正在胡思亂想之際,突然從武英門外的金水橋南邊響了三聲火銃,跟著鞭炮響起來,非常熱鬧。按道理說,靜鞭響後,皇上出來之前,應該一點聲音不許再有。可是現在的這個特殊情況,卻在李自成東征之前研究登極大典的朝儀的時候已經定下了。當時陝西籍的武將們希望在皇上登極時放三眼銃,放鞭炮。他們說:“鄉下辦喜事,都要有三眼銃,有鞭炮。皇上登極,應該更加威武,更加熱鬧,豈可不放三眼銃,不放鞭炮?”這當然不合朝儀。禮政府尚書鞏焴隻好求首相牛金星決定。牛金星不讚成放三眼銃和鞭炮,但也不敢違背陝西武將們的意思。有一次他同劉宗敏一起進宮來議事,當麵向李自成請示。李自成笑而不答,望望劉宗敏。劉宗敏說:
“前朝沒有的,我們來個新興吧。如今還在馬上打天下,應該與太平時候不同。這一次要放三眼銃,要放‘萬字頭’的大鞭炮,下不為例好了。”李自成笑著點點頭。於是今天的登極大典就有了三眼銃和“萬字頭”的鞭炮,使官中一下子熱鬧起來了。
鞭炮響過之後,有鴻臚寺官員進入武英殿,轉到東暖閣,但沒有進去。有一個宮女揭開黃緞繡龍門簾,跪在地下磕了三個頭,說道:
“恭請皇上起駕!”李自成頭戴平天冠,冠前有十二行寶石珠串直垂到眉毛上邊。身穿黃緞繡龍袍,前後的“潮水”全用藍色,表示大順朝是“水德王”。腰係玉帶,腳穿直緞粉底金線繡龍嵌珠雲頭靴。他正端坐在禦座上,心神不寧。長久以來,他就盼望著登極這一天;如今這一天來到了,卻又不是他所盼望的。他沒有料到在山海關敗得如此慘重。雙喜、李友、李強等幾十員愛將,二三萬追隨他多年的偏將、校尉和士兵,死在石河西岸和潰退的路上。昨夜他得到兩次十萬火急軍情稟報。一個稟報說吳三桂和胡人的步騎大軍正在向北京趕來。另一個是劉芳亮來的密奏,說是河南、山東到處叛亂,紛紛將大順朝的州縣官,或殺死,或趕走,或捉到送往南邊新建立的明朝。
他感到害怕,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剛才聽見武英門外的鞭炮聲,盡管那麼熱鬧,他的心頭卻感到異常空虛。而對於山海關大戰,他感到無限的悔恨……
看見鴻臚寺官員請他出去行禮,又聽見外邊開始奏樂,他所熟悉的嗩呐聲和皇家的雅樂合在一起。他默然地從禦座上站起來,向正殿走去,耳邊似乎又聽見劉宗敏說的一句話:
“若不在北京登極,皇上想回到關中,也不可得了。”同時他心中明白:今天的登極大典,隻能叫作匆匆行事,與原來準備的典禮大大地不同。昨天深夜牛金星同鞏焴又進宮一趟,將有關行禮的幾項事情當麵向他稟明。他自己不再去郊天了,明日由牛金星代他前去。祭太廟也不祭了,因為太廟裏邊還放著明朝的神主。丞相率百官在午門拜賀的舞蹈,也省去了。既然不在皇極殿登極,許多應行的禮都沒有了。
他進北京以前萬想不到他所念念不忘的登極大典竟是如此草草。他正在心中十分不快,四個直指使進來導駕,請他到正殿去,受百官朝賀。他默默地進入正殿,在樂聲中升入寶座。文武百官從兩邊退出,歸入班中。依照鴻臚寺官員的高聲唱讚,文武百官在丹墀上向北跪下,行三跪九磕頭禮(秩序不免有點亂)。劉宗敏因為身負重傷,免了跪拜。然後草草地由鴻臚寺官員恭讀了由劉宗敏、牛金星領銜繕就的賀表,無非是稱頌他的功德,說了一些空洞的祝賀的話。李自成並沒有聽進去,他明白這是照樣的文章。讀完賀表之後,文武百官又一次向他磕頭,山呼萬歲。接著又讀了皇上的敕諭,讀罷又是百官叩拜,山呼萬歲。
登極的典禮就這麼簡簡單單地行過了,跟著是奏樂。他從寶座上下來,又退回武英殿的東暖閣。群臣也從武英殿的丹墀上退下去。
這時,宋獻策和李岩都看見王長順從文臣班中最後起來,熱淚縱橫,腳步踉蹌,走下丹墀。他兩個心中吃了一驚。隨即牛金星也看見了,但他們都佯裝不曾看見。牛金星態度雍容,步履穩重,隻是心裏不免想著王長順如此形狀,雖是喜極而悲,人之常情,卻似非吉利之兆。宋獻策和李岩來到朝房休息後,見身邊沒有別人,宋獻策悄悄問道:
“王長順何以跪在丹墀上如此流淚?”李岩輕輕地歎口氣,不敢亂說,搖搖頭,悵惘地向院中望去。
鴻臚寺官員傳呼:文武百官齊去承天門肅立等候。承天門樓上設有禦案禦座,由錦衣旗校侍立禦座兩邊,但李自成並沒有親自前來,僅僅在禦案上設立黃緞牌位,上邊用恭楷寫道:
“大順皇帝萬歲!萬萬歲!”大體上按照大赦天下頒詔的故事,行了儀式。詔書原文很長,是在李自成去山海關前擬好的,李自成也反複推敲過。首先說明朝政治如何壞,百姓如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奉天命誅除無道,滅了明朝,建立大順;又如何在群臣百姓一再敦勸下,即了皇帝位。接著就說他今後對明朝的苛捐賦稅全部豁免;明朝官吏凡貪汙的一定嚴懲,決不寬恕;奉公守法的一體照舊錄用;明朝宗室,隻要投降的,都加保護。最後說道,在登極以前,除掉弑殺父母,大逆不道的,其他不論什麼重罪,一律赦免,不再追究。但是頒詔之後,再有觸犯王法的,決不寬恕,等等。牛金星代皇上頒詔。詔書由鴻臚寺官員宣讀以後,便放在一個盤子裏邊,盤子上有一個結頭,用黃色繩係著從承天門上邊放下去,便算完成了頒詔這件大事。然後跪在下邊的文武群臣又是一陣山呼萬歲。
當承天門頒詔的時候,李自成正在武英殿偏殿中受竇妃和宮女、太監們的朝賀。然後他回到寢宮,在宮女們服侍下去掉了平天冠、龍袍、雲頭靴,換上皇帝的便服,頓時覺得渾身輕鬆,比剛才這半日自在多了。他心中有一種空虛感,暗暗地想道:
“這就叫登極了麼?打了十六七年的仗,死了無數的將士和百姓,就為的這件事麼?……”李自成照例對竇妃有很多賞賜,對官女、太監們也都有賞賜。盡管大家心中都是七上八下,各人都不知道以後如何,可是表麵上都偽飾著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李自成心中也很明白,隻是他無暇多想,他更多的心思用在考慮如何退出北京,如何在路上抵禦追兵,如何平安進入國關等問題上。這時一個太監進來,向他啟奏:
“禦馬寺牧馬苑使王長順在宮門求見。”李自成心中一煩。他想,打仗的事,他都操不完的心,說不定吳三桂和滿洲的幾萬人馬兩天左右就會追到北京,哪有時間同王長順見麵呢?王長順也不過是談他禦馬寺的事,那是將來的小事情,用不著現在見麵。於是他輕輕揮揮手,說:
“告訴王長順,我很疲倦,正在休息。”隨即他又考慮起打仗的事情來。
竇妃已經換去吉服,穿上了宮中妃子們的常服,來到李自成的麵前侍候。雖然她的眉眼天生很美,卻不能掩飾住憂愁的神色。她的臉色依然又嫩又白,卻減少了自然的紅潤,不得不借助宮粉胭脂,掩飾新近出現的憔悴。這一切都被李自成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有點難過,拉住竇妃的手,勉強地問道:
“明天夜間要退出北京,你全都知道了麼?”竇妃淒然點點頭,膽怯地問道:“皇上,這宮中常用的東西,要趕快收拾一下麼?”李自成說道:“不用急,明天還有一天。我此刻心中事多,到明日我會吩咐。”竇妃不敢多問,望一望李自成臉上的陰暗神色,聽著他冷漠的口氣,猜想明夜臨退出北京的時候,八成會賜她自盡。她心中十分恐怖,十分悲傷,不敢再問一句話,也不敢放聲哭泣,卻禁不住滾落了熱淚。李自成見她落淚,也沒有再說什麼,心中卻忽然想道:王長順見我,到底有什麼事呢?
這時候王長順在武英門外已經得到皇上不見他的口諭,他歎口氣說:
“是的,皇上那麼忙,又那麼疲倦,我真不該這時候又來見他。”然而他確實有話要說,他來到北京之後,聽見了許多消息,也看見了許多情況。大事情,用不著他操心,可是他想到了一件事,覺得應當向皇上說出來。他想的是,現在北京的人對大順軍十分不好,應該拿出一部分銀子臨走前散發給城中饑民。還有大順將士搶了那麼多婦女,帶在路上如何作戰?也應在退出北京之前,放這些婦女各自回家,不要帶走。就這兩個意見使他坐臥不安,跑來求見皇上。如今既然見不到,他隻好歎口氣退出武英門去。
當他過金水橋的時候,看見有兩個太監正在掃去地上鞭炮的碎紙,空氣中還有很濃的火藥味,不覺心中歎道:
“登極大典已經過了,人都散了,皇上也快要退出北京了,那麼熱鬧的鞭炮聲再也聽不見了,隻剩下一地的碎紙和火藥氣味。唉,我這個老馬夫,也算經曆了勝,看見了敗,今後興許還會看見大順國如何轉敗為勝。”四月二十八日,軍情更加緊急。吳三桂的追兵已經過了玉田,正往西來。阿濟格和多鐸統率的滿蒙漢大軍也已經於三天前離開山海關,緊跟在吳三桂的後邊前進。李自成命牛金星代他去永定門內的圜丘行“郊天”禮。他自己忙於部署軍事,不斷地在武英殿分別召見重要將領,麵授機宜。宋獻策、李岩一直留在他的身邊,隨時商議大計。
宋獻策建議,第一步東守固關,北守大同,保護全晉,萬一全晉不可守,從壞的方麵想,第二步還可退保陝西。關中地方萬萬不可失去。要守關中,不僅要守潼關,還要北守榆林,南守商洛。而目前重要的是預先部署兵力。榆林一直由高一功在那裏駐紮,不可輕動。李岩認為晉豫二省都不能失去,萬一三晉不守,河南萬不可失。倘若失去河南,潼關、商洛也都難守。李自成最關心的還是山西,想著山西與延安等地僅僅一河之隔,三晉不守,陝西關中也就很難防守了。自古要保關中,必保山西,所以他擔心大同很不可靠。薑瓖和唐通是有關係的,跟吳襄、吳三桂也都是世交,如今唐通不知下落,很可能投降滿洲了,既然如此,薑瓖也不會死守大同。倘若薑瓖在大同叛變,太原就危急了,榆林也困難了,因為從大同向西,從潢川渡河,不管是進攻榆林,還是南下進攻米脂,都不困難。
他們商量了一陣,簡直想不出好的辦法。後來李自成接受宋獻策的建議,決定派李過率三千騎兵今夜出發,從居庸關外走宣化去大同,與薑瓖共同守大同和陽和一帶。萬一大同不穩,李過可以從偏關往西過河,或守榆林,或守延安,使敵人不能渡過黃河。商量定後,馬上派人去告訴李過:下午進宮來聽皇上麵授機宜。隨即李自成留來獻策、李岩在宮中吃午飯。當天的午飯也是既不奏樂,也沒有繁文縟節。剛吃過午飯,李過來到。李自成命他立刻準備,挑選三千比較精銳的騎兵,黃昏以後出發,從居庸關外趕往大同,見機行事,謹防受薑瓖暗算。
李過說:“大同、陽和這方麵,我自然要見機行事。我所擔心的是太原。本來有陳永福守太原,羊坊口、雁門關都很重要,薑瓖即使叛變,看來也不敢馬上進攻太原。但是晉王宗室人口甚多,倘有人利用晉王宗室,起兵搗亂,倒是個禍害,不可不預先防備。”李自成望一眼李岩,然後告訴李過:“前些日子已經命紅娘子帶著健婦營到了臨汾,估計現在已到太原。晉王宗室不管老少,都護送到長安安置,一個不要殺害,可也不能留在山西。”李過說:“這樣我就放心了。”說畢以後,立即辭別出宮。
跟著牛金星進來,啟奏“郊天”禮已經完畢。李自成命他坐下商議大事,先問他城中情況。牛金星向他稟報:北京城中謠傳吳三桂的追兵過了玉田,距離通州不遠,人心大亂。有許多人暗中準備迎接吳三桂。又哄傳吳三桂是帶著崇禎太子來北京的。另外,京城士民已經知道大順軍今夜將要退出北京,有人害怕搶劫,互相商量如何逃避。有些降順的明臣又躲了起來,有的準備想法逃出城去。李自成聽了以後,認為這都是意料中的事情,不可免的,隻吩咐說:
“劉捷軒等將軍傷勢較重,不能騎馬,不妨今日下午派兵護送,先離開北京。”隨即又命他們幾個即刻出宮,分頭料理退出北京的事,晚飯後再來宮中見麵。
李自成回到寢宮,傳竇妃來見。竇妃從昨天起看出來李自成無意帶她西行,對自盡的事已經作了思想準備。她來到李自成麵前跪下,冷靜地問道:
“皇爺有何吩咐?”李自成說:“兵荒馬亂,你不用跟著朕受苦了,朕想將你留在北京,你看如何?”竇妃問道:“是死留還是活留?”李自成說:“自然是活著留你。”竇妃說:“臣妾不怕艱難困苦,甘願隨皇上前往長安。”李自成告她說,路上必有惡戰,吉凶難料,不如留在北京,日後一定可以相見。竇妃伏在地上痛哭起來。李自成拉她,她不肯起來,對李自成一邊哭,一邊說,將她留在北京,她萬無生理,如不得已,一定為皇上盡節,誓不受辱,隻求皇上於天下太平之後……李自成截斷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