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寒,無法和其他小孩一樣上學讀書,受完整教育,所以一直很自卑,總覺得自己好比路邊的一塊破銅爛鐵,一無是處。十一歲那年,我無意間和外婆談起心中的感受,外婆告訴我:“傻孩子!破銅爛鐵有什麼關係,隻要肯在大冶洪爐中熬煉,破銅爛鐵也能成鋼。”這句話猶如黑暗裏的一道光明,引領我走向多彩多姿的人生。
老師的責備,同學的恥笑,我都視為當然,自知聰明才智比不上別人,唯願以勤奮的做務來彌補不足。因此,當大家還在溫暖的被窩裏時,我摸黑起床,打板司鍾;當同學在自修時,我發心到河邊挑水供養大眾;三餐前後,我趕去齋堂行堂灑掃;課餘之暇,我前往大寮典座,在熱爐沸湯、柴米油鹽中穿梭不停。佛門裏有句話說:“金衣缽,銀客堂,珍珠瑪瑙下廚房。”平凡無比的青菜蘿卜禁得起大火燒燉,所以能煮成珍饈美味的上堂齋;同樣地,一文不值的“破銅爛鐵”,隻要肯接受千錘百煉,也能鑄成風雨不蝕的不鏽“精鋼”。在勞苦的做務裏,我學習到數量的掌握,時空的拿捏;在觸類旁通、應用萬端之下,日後各種大小活動的策劃進行再也難不倒我。
我自覺學問淺陋,所以極力向常住爭取擔任圖書管理工作,藉此機會閱覽群書;我自忖天資愚拙,所以上課時聚精會神,博聞強記。每天我利用零碎時間伏案思索,在日記上抒發我對一件事的意見,對一個人的描述,對一堂課的感想,對一句話的看法……久而久之,文思如泉湧般地瀉入筆端;每月將盡,我將學習所得編成一本《我的園地》,裏麵有詩篇、有散文、有論說、議事……年少時的自我鞭策畢竟沒有白費,直至今日,山河大地、風土人情,無一不是我弘法的素材,正所謂“大塊假我以文章”。因此,我常勸勉年輕人不要劃地自限,隻要肯不斷虛心地吸收世間的光熱,自我塑造,自我建設,“破銅爛鐵也能成鋼”。
“破銅爛鐵也能成鋼”,過去是我勉勵自己的座右銘,如今卻成為我接引人才的方便之道。其實,在古今中外,正有許多名人的範例足以作為我們勵誌修行、待人接物的榜樣。像愛迪生小時候被老師視為低能兒童,但是在母親循循善誘之下,吸收了許多現代知識。長大以後,一生從事發明,造福無數人群,帶動文明的進步。鬆下幸之助十一歲輟學,十三歲喪父,三十四歲時,唯一的兒子出生僅六個月就夭折,他自己一生則受病魔糾纏,四十歲以前,有一半的時間都臥病在床,但憑著樂觀進取的精神積極奮鬥,不但壽達百歲,而且擁有國際知名的電器事業。六祖慧能本是目不識丁的“南方猲獠”,由於他肯潛心苦行,終於在弘忍座下舂米得道。太虛大師原為體弱多病的牧童,在奘年老和尚的栽培下,廣閱經藏,後來成為一代高僧。
所以,我們不必怨歎自己因緣不足,境遇不佳,隻要具備“銅”一般的決心,“鐵”一般的意誌,再“破爛”的天賦,再惡劣的狀況,也能成就“鋼”一般的豐功偉業;我們也不必怨怪別人資質低劣、條件不好,如果自己能擁有不熄的慈心,不滅的悲願,“破銅爛鐵”也能在我們手中焠煉成為像“鋼”一樣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