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二歲出家之後,就進入佛學院讀書。我的同學都是高頭大馬的成年人,在年齡上、在思想上就差了一截,其中最困難的,還是麵對艱澀的佛學名相,讓我最為頭痛,每次上課,我幾乎都是在如聾若啞、不知所雲中苦苦地挨過。
有一天,海珊法師大概看我們不知道如何用功,語重心長地向大家說道:“你們要會利用零碎的時間啊!”這句話如同晨鍾暮鼓般,給我很大的啟發。往後數十年,我分秒必爭,不但學業得到迅速的進步,甚至許多心願、事業也都是在“零碎的時間”中完成。“利用零碎的時間”這句話也就成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法語之一。
由於我懂得利用“零碎時間”,訂計劃、想辦法,所以,無論是坐火車、坐汽車、坐飛機、坐輪船,無論要花費多少鍾點,路程多麼曲折輾轉,我不但從未感到時間難挨,反而覺得是席不暇暖的弘法生涯中最大的享受,所以我常常自豪地告訴別人:“公路、天空是我的床鋪,汽車、飛機是我的餐廳,一本書和膝蓋是我的書桌,一支筆是我所有的動力。”也因此過去幾十年,我南來北往,乃至島內外來回,一點都不覺得浪費時間,甚至覺得“零碎時間”也不夠用。
記得有一次在“華航”飛機上,曾在翻閱雜誌時,見到張嶽軍先生的大作,裏麵佳句不斷,明知即將著陸,還是不忍釋手,終因時間不夠,無法看完,下了飛機之後,隻記得剛開始的一句是“人生七十才開始”,其他內容已不及閱讀,不免遺憾萬千。高希均教授的感人大作《八張機票》也是在飛機上看到的,但也因為匆匆一覽,現在回想內容,也記不清楚了。
直到現在,我每次隻要一上飛機,就趕緊閱讀書報雜誌,恨不得一口氣全都看完,以至於到達忘我的境界,深深感念到經中所謂的“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是多麼奧妙的哲理。原來,聽聞不足,必須補於思考;思考不足,必須補於實踐。而思考的訓練、修行的實踐,都必須靠永恒持續地精進不懈,其中,“零碎時間”就是我們用功的最好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