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可以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但是心裏麵不能沒有大眾。駑鈍如我,不也憑著一股“不要同歸於盡”的信念,建立起海內外數十個道場,培養了無數的佛教人才,樹立佛光人“以眾為我”的精神嗎?

一個人如果心裏隻有自己,沒有別人,是永遠不會快樂的。社會上有一種人,往往隻看到別人發財,不但不為對方歡喜,反而在背後批評:“他不知是用什麼手段發了橫財?”看到別人升遷,不但不去道賀,卻在一旁冷冷地說:“一定是阿諛奉承得來的。”這種人連隨口的讚美都吝於布施,又哪裏會有良好的人緣與成功的事業呢?

記得數年前,佛光山普門中學有個女學生,長得非常清秀,人稱“校花”,卻因此招來嫉妒,許多同學譏諷她是“妖精”。

有一天,我應邀為學生們開示,就趁這個機會和大家說:“你們說這位同學長得美麗不好,難道要我們學校裏的每一位同學都是醜八怪,你們才歡喜嗎?”

“同歸於盡”的心態隻會造成自惱惱他,一個人如果不喜歡別人成功,不喜歡別人擁有,那麼對於自己,究竟有什麼利益呢?